克服身障挑戰極限 盧志松石壺轉乾坤
盧志松童稚時家境貧困,因罹患小兒麻痹,長年仰賴輪椅行動,肢體重度殘障的他幾度想自我毀滅,幸天無絕人之路,因擁有靈巧的雙手,在關鍵時刻他遇到貴人,拓展一片天;也因堅毅的個性,執著自己創作的夢想,將樸拙石頭鑿出不凡的藝術品,終於獲得地方政府的推薦並通過主管機關的評選,成為國家級的工藝師。
生長在澎湖的盧志松,特別鍾情澎湖漂亮的海岸線,因為沿岸有很多石頭,從小石頭伴隨著他成長,然而當初石頭對他而言只是蓋房子用的,從來不曾想過石頭可以雕塑成藝術品,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成就他獨一無二的絕門技藝。
命運安排下的藝術之路
16歲的盧志松為了謀生,隻身從澎湖到高雄鳥松的海洋貝殼公園學習貝殼加工,因對美術工藝深感興趣,發現貝殼雕製成的藝術品,令他深深著迷;但是貝殼加工薪資非常微薄,即便夜以繼日趕工,還是難以餬口,後來慢慢轉行雕玉石、壓克力。後來因為喜愛喝茶、泡茶在因緣際會之下30歲開始投入石雕。
盧志松表示,一般泡茶的陶藝品是唾手可得,家家戶戶都有,為了不讓自己的茶壺與人撞壺,曾經詢問自己,何不自己雕刻呢?內心深處想要做一把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茶壺。幾經思索與嘗試,最後想到把石頭雕成一把絕無僅有的壺。
為藝術癡迷 感謝上蒼
心動之後馬上行動,盧志松攜帶老婆上山下海,尋尋覓覓,皇天不負苦心人,一件件精美的石雕壺於焉產生。盧志松表示,『壺』與『福』同音,感謝上帝對他的眷顧,將「滿滿的福氣」賜給他,雖然他的出身比一般正常人艱苦數倍,但上帝造就他有異於常人的堅毅個性,才能在創作黃金時期打造出「微雕壺系列」,放置在大理石刻成的他的左手上。
雕刻微雕壺系列作品,盧志松以正常視力竭盡所能,不加放大鏡協助,花費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掌中百壺。他表示「雖然沒有實用價值,卻是所有生命的代表,置放在手上獻給神,希望神會喜歡。」
盧志松於33到36歲3年期間,在視力、穩定度、熟練度都最好的情形下,用昂貴的珊瑚刻成一百把微雕小茶壺,每把有不同造型,最大的不過1.6公分,最小的0.3公分;每把壺平均僅有一顆黃豆般大,小到必須用鎳子來夾,壺蓋壺嘴都能正常使用,把100把微雕小茶壶,放置在等比例的手掌模型上,托在掌心上來表現對生命的感謝,「福氣就來自我的雙手,我是蒙福的人!」盧志松感恩上帝對他的眷顧。
辛苦磨練 造就鬼斧神工之技
妻子表示,非常喜歡石頭的味道,當初雕刻石頭的工作和熱愛直接一頭栽進去,根本不知能否餬口,只是有一股對藝術執著的傻勁。尤其在雕刻技術工具上的突破,他總是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像瘋了一樣,茶不思、飯不想,即使刻破皮、血流如注卻還是不肯鬆懈。
盧志松雖然肢體殘缺,在到處充滿著「負條件」的景況下,他還是能靠著信心突破一切困境;他樂觀進取的精神以及堅忍不拔的毅力與勇氣,令人景仰與讚嘆;尤其在妻子相知相惜的扶持下,堅忍地活出他生命的光彩。
享受丈夫成功的喜悅時,妻子喜孜孜樂開懷,臉上掩不住嬌羞,回憶過往時她笑稱:「老公處事的明快與果斷,機智與聰穎間讓她膽敢無後顧之憂以身相許;即便當初家裡反對的聲浪如潮湧,鄰居的閒言閒語到處充斥,還是義無反顧許下一輩子的承諾,託付終身。」
尊重生命 美由心生
誠如盧志松所言:「神要在他的身上顯示他的榮耀,原來一個殘缺的生命,神要藉不完美的器皿,去顯現出他愛人的特質,這個人要很深入投入了解,才能把自己的生命從低谷攀爬上來。」
盧志松指出,想雕琢一些生來原本不出色或有缺陷的石頭,它們就像他的生命一般,生來崎嶇坎坷不被重視。但是只要多付出一點愛與關懷,醜小鴨也會變天鵝,生命就會變得美麗而更有價值,那麼『缺陷』也能顯現出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