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臺灣人生活 主計總處:貧富差距正在加深

疫情造成109年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6.13倍,為8年來的高點。(主計總處提供)
疫情造成109年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6.13倍,為8年來的高點。(主計總處提供)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全球疫情爆發後,不僅出門要保持社交距離並戴上口罩,也改寫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根據中央社22日引述主計總處最新數據顯示,自去年開始,臺灣人生活習慣歷經巨大變化,除了儲蓄行為大幅攀升外,消費支出也同樣創下歷年最大減幅,而疫情更加劇臺灣貧富差異的狀況。

根據中央社報導,主計總處近期公布的109年家庭收支情形,發現去年平均每戶家庭儲蓄來到26.5萬元、年增14.8%,續寫26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去年平均每戶家庭消費支出來到81.5萬元、年減1.7%,也是歷年來的最大減幅;另外,疫情造成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6.13倍,為8年來的高點。

細究家庭消費結構變化,主計總處官員分析,家庭消費支出的下滑主要是「休閒、文化及教育消費」降低1.99個百分點、減少7.54%所致,例如去年疫情蔓延時,各國陸續祭出邊境管制措施,使民眾安排出國旅遊的行程全數泡湯。

「運輸交通及通訊」項目的支出占比,也由108年的12.22%降至109年的11.75%,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因為去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各國需求銳減也促使國際油價大跌,民眾油料費支出也隨之降低。此外,疫情期間民眾為避免群聚,進而減少外出與聚會,也同樣會降低運輸交通的支出。

主計長朱澤民表示,由於疫情使弱勢就業族群面臨無薪假或減薪情形,與高所得族群相比,受到的傷害往往較大,符合先前專家學者預料,疫情將讓所得分配不均的情形更為顯著。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去年臺灣受疫情影響其實沒有很嚴重,6月即開始解封,下半年也湧現一波消費熱潮,但今年疫情衝擊程度更甚以往,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對勞動市場影響更大,110年所得分配差距的擴大情形可能不會改善。

不過,吳大任指出,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看俏,加上房地產上半年表現熱絡,有機會挹注地方政府稅收,在行有餘力的狀況下,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該加強紓困和振興力道,協助弱勢族群走出疫情陰霾。◇

延伸閱讀
Q2實質GDP 創金融海嘯最大跌幅
2021年07月30日 | 3年前
慘!6月失業率衝上4.8%
2021年07月22日 | 3年前
5月消費物價增2.48% 創8年新高
2021年06月0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