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洪災 影響世界糧食供應鏈
7月20日前後,中國河南突發特大暴雨災害,中國當局不僅不作為,竟無預警洩洪,造成包括省會鄭州在內的全省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大洪災還將進一步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甚至對世界糧食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2020年,「中原糧倉」河南省在中國糧食產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年產糧6,862萬噸,僅次於東北平原產糧大省黑龍江的7,541萬噸,二者僅相差約700萬噸,而河南比第三名山東更是高出1,200萬噸之多。可以說,河南對中國糧食安全舉足輕重。
除占中國產糧排行榜第二,河南還是小麥、花生產量第一大省,小麥在2020年達到3,753.13萬噸,占全中國小麥總產量三成左右;玉米產量在二千萬噸左右,為中國第五。因此,本次河南洪災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糧食供應鏈產生大影響。
7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夏糧生產數據:2021年總產量1億4,582萬噸;其中,河南3,803.2萬噸,河南夏糧的總產量、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均居中國第一。
數據又顯示,截至7月24日18時,河南全省農田積水1,062萬畝,農作物受災面積1,307萬畝;其中,受災的玉米867萬畝、水稻10萬畝、大豆48萬畝、花生181萬畝、其他201萬畝。
接受陸媒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一位河南農業從業者說,洪水發生時,小麥收割已過半,收穫的小麥一半以上已進入中儲糧和各地方糧庫。但進入糧庫的夏糧並不一定安全,據《大紀元》報導,受暴雨影響,中儲糧集團河南鄭州、新鄉、開封等多地的直屬庫糧食庫區出現內澇、外牆坍塌、積水等情況,而連續強降雨對鄭州周邊以及豫東地區的糧食倉儲物流也造成影響。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表示,農民或貿易主體庫存的玉米、小麥會受到雨水的浸泡。玉米在攝氏25~30度左右的環境下,黴變增加、品質變差,如不及時倒垛(將已成堆的物品推平翻動或重新堆疊),恐造成糧食發黑、發熱;小麥經雨水浸泡後發芽率會增加,毒素也會增加,無法用於食品加工,只能進入飼料或者工業領域。
再有,洪水導致大型車輛進出村鎮困難,而部分糧倉位於村鎮地帶,無法保證及時儲糧。
特別引起外界重視的是,秋糧生產占中國糧食產量的3/4,對全年糧食生產形勢具有決定性意義。
據陸媒中新經緯〈河南遭遇暴雨 二級市場受何影響〉一文披露,7月20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在記者會上表示,全年糧食生產主力在秋糧,7月至9月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該文稱,目前,玉米等大宗農作物正處於生長期。
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5月下發的〈關於2021年秋糧生產的技術指導意見〉,2021年,河南省全省糧食面積目標為1億6,125萬畝,產量目標為1,365億斤。其中,河南省秋糧面積占全年47%,產量占全年45%,秋糧生產要積極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穩定水稻、大豆、紅薯種植面積。
中信建投研究員魏鑫認為,河南暴雨對於花生的影響不小,目前花生處於開花、下針(出現幼果)階段,需要更多的陽光以及昆蟲授粉;如果出現暴雨,可能導致果實形成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後期的收成。
中共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承認,目前,河南玉米正處於整個生長週期的前1/3左右,雖然經歷了大範圍降雨,玉米苗沒有倒伏,還沒有到揚花期,不會直接影響玉米產量;但目前問題是,由於新鄉等地洩洪,一些低窪地區水位比較深,積水如果不能迅速排出,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中國經濟學者段紹譯分析說,中共雖然蓋了很多糧倉,但裡面都沒有糧食;十幾年前,朱鎔基去檢查糧倉,結果糧倉裡一點糧食都沒有,地方政府都在虛報。
近些年來,中國多地還多次蹊蹺地出現糧倉著火事件。一位半輩子在糧庫工作的工作人員透露,糧倉正常情況下不會起火,哪怕電短路都不會,糧倉四壁與倉頂都是不可燃材料。他說,這些火絕對是當地政府澆上汽油燒的,因為裏面沒有糧食,怕被檢查出來!
中儲糧也是貪腐重地,不少看管糧庫的官員被揭發貪污。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曾爆出110名「碩鼠」利用國家「托市糧」收購政策,以空買空賣「轉圈糧」,這些糧庫很多都是空的。
再有一個不尋常就是,去年8月中共各官媒大力報道了習近平批評中國的餐飲浪費怵目驚心,要求節約糧食,人民網還呼籲立法制止餐飲浪費。有分析指,習近平強調節約糧食,就意味著糧食緊張了。
中國已成糧食進口超級大國
對大面積暴雨衝擊中國國內糧食市場,除了對外掩蓋,當局採取鴕鳥態度。中共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聲稱,中國有效化解災害衝擊的前景是樂觀的。因為中國已經取得了夏糧豐收,保障了全年糧食供給的基礎,儲備充裕。據2020年5月公布的清查結果,中國糧食庫存數量可滿足全國居民一年以上正常消費需求,而且糧食品質總體良好。
梅新育還吹噓,中共有強大的應急能力和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基礎設施,控制了新冠疫情後,可迅速高效調運糧食,確保供給。但實際情況呢?很多跡象表明,梅新育的說法值得懷疑。
2020年11月17日,中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一份文件,要求「防止農地轉作他用,也要防止農地從種植稻米、小麥等糧食作物,轉向種植蔬菜、棉花等經濟作物」。
自1978年後,中共已允許農民自己選擇種植農作物,現卻要求保證主糧種植,透露出主糧供應存在隱患,也說明耕地失守嚴重。
儘管中共官方一直在努力強調中國糧食自給率高,中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讓我們來看一下2020年疫情中中國農產品進口的官方數字。
據中共海關2020年底發佈的官方資料,玉米進口量在11月份達到123萬噸,同比飆升1,142.2%;1月到11月間的年累計玉米進口量是904萬噸,同比增長122.8%。
11月份小麥進口量是80萬噸,同比增長77.6%,年累計進口749萬噸,同比增150.6%。
大麥在11月的進口量為111萬噸,同比增長170.7%;年累計進口710萬噸,同比增長24.8%。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2018年12月公佈的資料,中國糧食自給率是82.3%左右,缺口是17.7%。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規定的世界糧食安全標準是自給率90%,中國糧食沒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糧食安全標準。
經濟專家何清漣指,按照世界糧食安全標準衡量,中國的糧食缺口是2.52億人口所需糧食。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另外,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十四五」末期,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不僅僅是2020年,未來每年糧食進口量預計都會在1.3億噸上下浮動。
中共一直在強調中國不存在糧食危機,2020年底國家統計局還宣佈當年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產0.9%。但12月初,在中印衝突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中共官方就一反常態從印度購買了10萬噸大米,據稱這是近30年來,中國首次從它「敵視」的印度進口大米。
中國從2014年起,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與此同時,根據中共中科院2020年9月資料,中國的食物浪費也是世界第一。中國每年大概浪費1.35億噸糧食,接近世界食物浪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據大紀元【財商天下】的文章,2020年12月29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多項關於糧食安全的要求,包括「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黨政同責」等等。這是中共政府首次提出糧食安全問題要「黨政同責」。
世界糧食形勢不容樂觀2020年底,大陸諸多媒體紛紛登載一篇堪稱重磅警告的文章。該文引用聯合國發出的警告指:2021年全球或面臨兩大超級災難,關乎每一個人。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共病毒疫情;另一個是2021年全球飢餓人口將會猛增至2.7億。
另有大陸媒體發文說,2020年受疫情影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的貿易及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市場供給的不確定性上升。如果問題持續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在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下,必須舉全國之力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
梅新育撰文認為,我們不能不關注這場強降雨對國內外糧食市場的衝擊。今年海外主要農業生產國遭遇嚴重災害,主要經濟體貨幣財政政策導致流動性氾濫與通貨膨脹,再加上投機壓力等因素與華北強降雨結合,很有可能成為國際遊資「爆炒」糧食市場的題材。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月度報告,6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為124.6點,同比上漲33.9%。進入7月,受美洲地區氣候持續異常影響,美國和巴西兩大農作物產區面臨嚴峻挑戰,國際農產品價格上行壓力有所增大。小麥期貨在過去一個月上漲了3.8%。氣象預報主產區未來數周天氣持續炎熱乾燥,有望繼續推升小麥價格。
據AgriVisor報道,一些糧食生產商已考慮在即將開始的收割季中儲存更多玉米和大豆以應對不時之需。
中共統治下,各地天災人禍持續爆發,國際關注中國能否化解糧荒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