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臺灣成長 牧師:讓文明成為最佳防禦力
全球疫情延燒,包括日本風俗店、韓國夜店,以及臺灣的萬華「阿公店」都曾爆出疫情,讓這類聲色場所具有不利防疫的特性而受到檢視。牧師提到,進入這類場所的民眾,在精神面上有種叛逆情緒,可能不願遵守防疫規則;他也認為,這次疫情讓臺灣可以更進步,未來應更注意精神文明的成長,而不是只重功利、物質,「讓文明成為最好的防禦力。」
關於紅燈區釀成的疫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汐止教會牧師黃哲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進入特殊場所的民眾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因此成為防疫漏洞;但防疫是全民的責任,不能因為場域特殊就讓他們規避,「應該與一般場所用同樣的標準」。
不過,黃哲彥說,防疫漏洞並非僅存在「紅燈區」,而是所有的特殊文化、次文化都具有造成疫情擴散的風險。在臺灣,目前知道的是「阿公店」;但在歐美國家,疫情很多來自夜店。
黃哲彥談到,最主要的是進入這類場所的民眾,可能存在一種叛逆、反叛的情緒,追求自己與特立獨行,因而沒有考慮別人;「但我們講防疫時,要想怎麼不讓自己成為破口。」這兩者在精神層面上是完全不同的立場,即使這些人想表現自己或是想規避防疫,也應該考慮別人,「這是群體社會教育的一環」。
整體而言,黃哲彥說,臺灣防疫做得不錯,因為臺灣比許多國家更具有群體意識,這體現在分流上班、捷運和火車人潮銳減、街道人變少等狀態上;不過,疫情也是臺灣檢視自身文明水準的機會,確實看到許多人缺乏現代公民意識,甚至想走法律漏洞來規避防疫規定,或是利用特權施打疫苗。
這與臺灣的功利主義息息相關,體現在教育上,就是把分數當作評斷學生的主要指標,只注重學歷等表面,對於處理問題、守法的能力並沒有特別注重。
「疫情讓臺灣可以反省。」黃哲彥說,在後疫情時代,臺灣還要面對很多挑戰,包括如何透過教育、政策增加民眾的道德感、文化等文明程度。臺灣是否具有新時代的精神,會是成功抵禦未來疫情的基本心理素質,「應該讓文明成為我們的防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