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病例個位數?涂醒哲:月底前有可能
疫情已見曙光?隨著關鍵統計曝光,生技中心董事長、前衛生署署長涂醒哲昨(24)日表示,從以「發病日」統計的疫情流行圖來看,這波疫情可以說基本上已經得到控制。他預期,5月底前就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若能維持降幅,估計毎日本土病例應該可以達到個位數的結果。
涂醒哲表示,這波疫情以來,因為採檢、檢驗等繁瑣的行政程序而延宕,各地方塞車情形不斷,在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做校正回歸前,沒辦法得知真正的傳染情形,但是以「發病日」統計的疫情流行圖當中,可以看出流行曲線,目前可以看到在15日至17日是高峰期,18日就開始明顯下滑,至22日開始發病人數就不到50人了。
全國防疫警戒提升 已發揮實際效果
涂醒哲說明,若用「採檢日」統計,好處是知道民眾是哪一天被採檢,但有的是無症狀、疫調的,或是檢驗站採檢、醫師轉介,會有混亂。若以「發病日」統計,好處就是絕對是有了症狀才被醫師檢驗出來,雖然這並不能代表全部,有些人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但是至少發病數是較為穩定的指標。
涂醒哲指出,假設「有病」與「沒病」的維持比例不變,觀察這項流行曲線就很有意義,因為可以代表社會上正在感染的變化,不太可能說社區散布,只有無症狀的感染者越來越多,有症狀感染者變少。
涂醒哲指出,18日以後個案的減少,合理推測來自行政院長蘇貞昌在11日將全國防疫警戒提升至第2級的政策,在一個潛伏期(3-7天)後,讓大家減少接觸,強化戴口罩、勤洗手、不摸眼鼻口等,初步觀察到已發揮實際效果。
涂醒哲強調,更完整的情形有待後續觀察,將會在2個潛伏期後展現,加上19日全臺灣防疫警戒升至3級,他預期,5月底前就可以看到顯著的效果,若能維持降幅,估計毎日本土病例應該可以達到個位數的結果,在全民意識的帶動下,開始自我禁足、斷絕傳播鏈,大型社區散播的機會從數據來看機會越來越少。
疫情再起的關鍵因素 涂:沒有落實戴口罩
此外,針對許多人認為疫情失手的關鍵因素在於篩檢量能不足,對此,涂醒哲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篩檢的用意是為了找出感染源,才能進一步的預防擴大散布的效果,斷絕傳播鏈才是關鍵因素。
涂醒哲指出,這波疫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臺灣民眾的警戒心下降,吃喝玩樂樣樣都來,並且沒有落實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但他也說,政府目前提升至第3級警戒,最近大家也開始自主封關、自我禁足後,以「發病日」統計數確實有下降,所以這與快篩與否關係不大。
涂醒哲總結,全世界積極做快篩,但照樣流行得十分厲害,這次破口他相信有很大的機會,是從外國帶回來的,再到社會中傳播;臺灣原先比較沒有疫情,也導致民眾自我意識鬆懈,不戴口罩、過度接觸,才會有這樣的疫情爆發,而不是因為有沒有快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