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表面戰爭風險高 實則安穩
中共兩會剛落幕,對於兩岸關係,有學者表示,兩岸一旦開啟戰爭,首戰即大戰,他不相信美、日、韓、東協國家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所以臺灣看起來風險很高其實很安穩。有學者則認為,中共會採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消耗戰拖垮中華民國。
遠景基金會12日舉辦「中國兩會揭示之中國發展政策及對台政策座談會」。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顏建發指出,中共兩會調性是維穩,在各層面包括對外、對內、軍事、對台都是求維穩。兩會對臺論點延續過去沒有新意,意味著中國需要穩定外部環境支撐內部可能的風險。
顏建發提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對臺沒有讓步空間,但對美國來講就有讓步空間嗎?臺灣更沒有讓步空間,這應該是零和關係,未來一、兩年中國應該是維持不斷透過騷擾來展示對臺主權,但這是耗銀子的事,也會加深美、日、歐洲、英國等勢力介入。
「有人說臺灣可能會成為中國最大攻擊點,因為這是它2050年前三大任務之一,但這也是它最脆弱的地方,一旦開啟戰爭,首戰即大戰(世界大戰)。」顏建發說,他不相信美、日、韓、東協國家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目前來看還沒有這一天。
和中有武武中有和 灰色地帶戰略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中共對臺政策是和中有武武中有和、硬中帶軟、軟中帶硬。中共採取策略包括,統戰和平統ㄧ、不戰而屈人之兵、小戰而屈人之兵、利用代理人進行假新聞、假訊息、認知戰。
林穎佑指出,和平統ㄧ目前看來機會很低,從密集共機繞臺等政策來看,中共會採用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運用灰色地帶戰略,如共機飛行於西南空域或其他灰色地帶,一方面經營戰場,二方面用消耗戰拖垮中華民國,同時也表達,如果不聽從,會用以武逼統方式逐步對中華民國造成威脅。
小戰而屈人之兵則是使用武力進行武力行動,對中華民國外島實施圍困、封鎖、圍點打援等,林穎佑認為,這些行動,有可能出現在接下來對臺政策運用的手段當中。
至於代理人,林穎佑說,前陣子很多假新聞、假訊息、認知戰,中共就是希望透過前期類軍事灰色地帶的作為,讓中華民國有人願意跟它談和平統一或鼓吹投降等作為。「在(中共)軟硬兩手策略上面,我們可能需要區分哪些是實、哪些是虛,哪些是硬中帶軟、軟中帶硬。」
關於外國媒體認為臺海有很大的危險、潛藏威脅,或共軍準備打臺灣,林穎佑表示,最大關鍵在於共軍能不能打勝仗?共軍2016年軍改,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十九大指出,他認為到2035年才會做到共軍國防與軍事現代化。2020年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共軍戰疫則顯示,共軍作戰指揮雖有很大進步,但後勤體系在聯合作戰當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沒有後勤支援的話,在現在的戰爭是根本不可能發生。」
對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小戰而屈人之兵,顏建發指出,從軍事觀點看,林穎佑的說法有可能。當年清初施琅攻臺就是邊打邊談,所以小戰騷擾是有意義的,但問題是亞太經濟現在最蓬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經簽了,美國、日本、歐盟、英國利益都在這地區,只要一個小小騷擾整個經濟就不要運作,中國就會有壓力。臺灣現在的高科技與美國息息相關扣在一塊,還有日本、韓國都在這體系中,除非中國的高科技沒被掐脖子、經濟一直很強勢,否則這機會微乎其微。
如果兩岸開打,林穎佑則認為,共軍一定希望首站即決戰,趕快結束,但現在是在要打不打的界線,這也是中華民國進行防衛時,透過國際力量防備,讓戰爭打不起來,讓中南海、北京下不了決心而有所遲疑,或讓它覺得如果要拿下臺灣,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從成本計算來看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