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看到颶風形成中的蝴蝶效應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份新研究發現,大氣條件只要有很少的一點改變,都可能觸發颶風。這些訊息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這些風暴的形成過程。
雖然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仍然不知道颶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海洋和大氣科學系的博士生卡斯滕斯(Jacob Carstens)說:「這份研究的出發點是,儘管還找不到熱帶氣旋普遍的成因,或進行預報,但我們在接近這個目標。」
當代各種颶風理論都認同的一點是,一定存在某種波動因素,引發颶風開始發展。
這份近期發表在《地球系統建模進展雜誌》(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上的研究,向氣候模擬系統加入微小的隨機溫度變化,觀察系統如何自我演化,雲層如何發展。
卡斯滕斯說:「我們盡量從零開始,了解雲層到底是如何無須任何外在因素自我組合,演變成熱帶氣旋。」
結果顯示,哪怕只是隨機的一點變化為起點,雲層都會在水蒸氣、熱力輻射和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聚集在一起。隨著聚集雲在模擬大氣中的變化,研究人員最後看到颶風形成了。
研究人員又對北緯0.1~20度的大氣系統,和靠近赤道的緯度分別重複這些模擬實驗。前者緯度範圍包括了西非、南美北部和加勒比,這些區域經常出現颶風;後者區域鮮有颶風出現。
結果顯示,對北緯10~20度系統的每一次模擬,即使系統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穩定的天氣狀況,結果都產生了大型颶風。在靠近赤道的區域,北緯1.4度,也出現了熱帶氣旋。
颶風是非常危險的極端天氣,大型風暴也輕易導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災難。更好地了解天氣系統的規律,有助於氣象學家做出短期和長期預報,更好地向社區溝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