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振興盲點 柯文哲:應轉型非回到過去

台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左5)出席「共融經濟幸福永續 後疫情時代經濟論壇」。(記者袁世鋼/攝影)
台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左5)出席「共融經濟幸福永續 後疫情時代經濟論壇」。(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台北報導】

台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22日出席「共融經濟幸福永續 後疫情時代經濟論壇」,他以醫師治療外傷病患比喻政府的紓困振興政策,若未止血就輸血是無法救治病患的;他也指出,目前政策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振興要「回到過去」,但臺灣應思考的是如何「轉型」。

柯文哲以車禍造成的嚴重外傷比喻這次疫情,要先協助傷者脫離危險現場,也就是要防止疫情擴散,而臺灣防疫相當成功;若以醫師角度思考後續紓困振興,就是要能幫傷患止血,若未止血就直接輸血是沒有用的,輸血到了一定程度才能開刀,若還在休克狀態也不能開刀。

他指出,北市府就是以這樣的邏輯來應對疫情造成的衝擊,止血方式就是減租減稅、延租延稅、優息,讓臺北市的企業在收入減少下節省共150億元支出;再按照衝擊的程度來輸血,這也牽涉到後續補貼、消費券等,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產業環境的改變,振興應該改成「轉型」會比較正確。

柯文哲表示,大家一直都認為要回到疫情爆發前的生活,這是目前政府紓困振興政策很大的錯誤。但全世界在疫後不可能回到過去,因為全球化、零庫存的模式將會被推翻,主權國家會抬頭,社交模式會改變;唯一不變的是風險管理,任何一家跨國企業在設計全球生產鏈時都會更加重視整個社會經濟模式的改變,「我們永遠不會回到從前」。

柯文哲強調,政府應思考未來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會變成如何,並直接朝那個方向前進,不要再浪費時間設法回到過去,「臺灣要的不是經濟復興,而是經濟轉型」。

柯文哲也提到,防疫分為邊境管制與內部控制,目前世界疫情還是很嚴峻,臺灣邊境管制只要一放鬆,國內防疫措施若無法立即跟上就會爆發疫情,韓國、日本、新加坡都是如此。他也認為,臺灣不可能永遠鎖國,必須思考如何與疫情共存,一定要轉變「回到過去」的概念,進入新的經濟社會模式、新的正常(New normal)。◇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