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農改場研發成果豐碩 矮性菜豆成績優股

台中農改場最新研發成功的「芋用專機」。(記者謝五男/攝影)
台中農改場最新研發成功的「芋用專機」。(記者謝五男/攝影)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

台中與農業改良場16日舉行年終暨研發成果記者會,展覽傲人研發能量,該廠廠長表示, 108年對該場來說是成果豐碩的一年,舉其中犖犖大者包括矮性菜豆「台中6號」、「芋用專機」、「循環應用做環保」、「青農數來寶」,這是台中場當年主要研發成果,而新品種矮性菜豆「台中6號」將成為下一個潛力績優股。

場長李紅曦指出,新品種矮性菜豆「台中6號」具有莢色深綠,莢直徑6~8mm、無筋絲等特性,符合輸日冷凍菜豆商品規格,植株矮性且直立性佳,適用現行毛豆機械採收,可大量減少勞力成本,且已取得植物品種權。該品種生育期短,播種後55至65天即可採收,每分地產量約0.8至1公噸,生產效益高。矮心菜豆的栽培適期為10月至隔年2月,適合水田地區稻米轉作或在毛豆採收後接力栽培,農糧署108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劃中,「外銷主力之作物品相」也新加入了矮性菜豆品相,估Hsu後續栽種面積可達400公頃,希望能在台灣毛豆產業成功經驗下,成為下一個潛力績優股。

另外,台灣人喜歡吃芋頭,然而台灣芋頭種植多在11月至隔年3月,傳統以人工逐株彎腰定植,極為耗工費時勞苦。她說台中場為減輕芋農負擔,成功推出國產第一台芋頭種植專用機,作業效率較人工種植提高2成以上,更減輕種植的辛勞,有效紓緩農忙期勞動力不足問題。

他指出,傳統人工種植芋苗,係拖著秧船於泥濘田間行走,俯身彎腰取苗與插植;台中場研發改良之附掛式芋苗種植機,採菜3人團隊分工作業,由1人駕駛曳引機,後方承擔承載2組種植機構及承苗架,每組種植機構各由1人負責供苗,依序進行破土、開溝、夾放苗、鎮壓覆土與再生覆土等動作。當每株苗供取時間以3秒鐘計,換算每人每天可提升作業效率23%,操作愈熟練則效率更高。

雙行式種植機創新結構業獲得我國新型專利,並與一家商場廠商完成技術轉移,目前正輔導廠商商品化製作,以促進芋頭產業蓬勃發展。

其次,運用木黴菌及芽孢桿菌發酵製成之堆肥發酵接種劑接種於菇蕈生產後之剩餘物質,可製成抑菌墊料供禽畜養殖使用。運用此技術產出之墊料,平鋪於雞舍下方使用,能加速雞隻排泄物分解、減少雞舍空氣中H2S、NH4的濃度,進而降低臭味,改善養殖環境。本技術已透過非專屬技術授權予相關業者,協助生產者解決雞糞清出後所造成之環境污染問題,並已開發成堆肥產品。此堆肥產品應用於葉菜類種植,可提升20至30%之產量且提早三至五日採收。以1公頃之有機蔬菜農農場估算,每年可協助農業生產剩餘物質循環之量達50公噸,使原本無用的生產剩餘物質中取得新的額外價值。

台中農改場最新研發成功的「芋用專機」。台中農改場最新研發成功的「芋用專機」。(記者謝五男/攝影)

場長李紅曦很滿意地說,該場積極輔導青年農民跳脫窠臼模式,善用農委會資源,加值打樣延伸農產品價值,創造新商業模式,打造進擊的農業。輔導百大青農許宏賓、黃國峰及陳佳鈴透過農產加工技術,延長農產品賞味與價值保存期限,將生產、加工及販售一體化,擴大市場規模,增進收益並提升整體農業產值;胡志宏、周永藩及吳育任等農業生力軍經台中場輔導擴大規模及創新加值發展,成為在地標竿,並帶動其他青年農民共榮。台中場秉持專業,透過輔導資源整合、經營規模擴大或產業加值等輔導措施,在農業技術上給予青農強大的後盾!冀盼民眾能認識努力的青農,認同其經營理念,並藉由消費實際支持,共同打造農業新世代的微笑曲線。

延伸閱讀
公共藝術小旅行 4條路線藝遊台中
2020年01月02日 | 4年前
中火兩度遭罰 台電:將速提訴願
2019年12月15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