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幸福? 專家:愛、控制、放手(下)

尊重和平等對待那些向尋求幫助或引導的人,會令我們保持平靜心態,而不是去試圖控制別人。(123RF)
尊重和平等對待那些向尋求幫助或引導的人,會令我們保持平靜心態,而不是去試圖控制別人。(123RF)

文/Paul Adams(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編譯/高杉

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最終是會長大的。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他們終會走自己的路。他們從自己的經歷和父母、老師以及其他人的指導中會學到,有些吸引他們的東西是危險的,有些選擇是自我毀滅性的,正如我們親切地(有時甚至憤怒地)教導他們的那樣。但最後終究會由他們自己來選擇道路。

我們愛我們的孩子,祝福他們有幸福的未來,但是他們生活的幸福與否,最終取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取決於我們對他們的期望。

父母要學會平靜地放手

隨著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獨立,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學會判斷,擁有好習慣和美德。他們應學習自我掌控,這樣他們就不會被不良嗜好所控制,成為諸如「癮君子」那類人。但是我們作為父母,同時也要學會接受現實,即我們的控制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父母的控制也應該是有限的。

像所有人類一樣,我們的孩子不是沒有自己意願的機器人。父母要學會平靜地放手。當然,做到放手,哪怕只是暫時和偶然的放棄對孩子的控制,也是需要練習和保持謙卑心態的。我們必須培養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現實,這樣我們才能與現實和平相處。這樣,我們所渴望的事物與現實之間的差別,所帶來的焦躁不安就會減少。

放手不等同於漠不關心

但放手、不控制並不等同於漠不關心,雖然這可能看起來同漠不關心很相似,但後者是一種對現實無視的態度,一種不願負責任的態度。

在培養平靜心態的同時,我們也在為周圍的人(包括孩子們)樹立榜樣並教導他們。例如:我們希望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以此作為一種面對生活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感恩和祝福的行為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感恩的習慣,而不是認為孩子感恩是自己應得的權利。同樣的,我們要學習和教導我們自己,明確控制他人和事物的極限。我們應該擁有一種坦然面對現實的平靜態度,但不是那種漠不關心或無所謂,隨便怎樣都可以的心態。

這樣一種在社會群體中生活的處世哲學,對我們的孩子的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是必要的。他們也會認識到,有必要放下自己的不耐煩的衝動,放下讓自己的長輩或是讓世界變成他們自己喜歡的樣子的控制慾。

一方面,審慎或依賴實踐判斷的好習慣,只有通過成熟和生活經驗才能獲得。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累積,也能培養出保持平靜心態的習慣,逐漸的,我們會認識到,自己左右這個世界的能力和了解這個社會的知識都是很有限的。之後,我們就不會再去強迫他人接受我們自己的觀點,也不會再去試圖將少數「開明」人士的觀點,強加給「愚昧」大眾——無論是通過國家機器和權力,還是通過所謂的「喚醒」組織。那是所謂的烏托邦革命者的態度,也就是進步主義或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所固有的威權主義,或上帝情結。

另一方面,保持平靜或冷靜的心態並不代表沒有同情心,不會以對共同利益漠不關心的態度,讓事態朝著負面方向發展。「那又怎麼樣? 」不負責任的立場有時與經濟生活中的唯利是圖或性開放行為中的自由主義很類似。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背離了現實,不亞於空想社會改良方案的烏托邦主義:它拒絕任何社會公益行動,例如:幫助那些陷入瀕死的行業或地區的人們,或處理鴉片類藥物泛濫、未成年人容易接觸色情作品或性侵犯兒童等等危害社會的罪惡。

相比之下,保持面對現實的平靜心態與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或政府在需要時採取社會保障行動並不矛盾。有了這種平靜心態,就不會不公正地侵犯他人的自主權和自由。而是在盡可能的幫助孩子和他人的同時,也會適時放手,尊重孩子和他人的選擇。

對於父母、心理治療師和統治者來說,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學會區分、辨別,在他們的工作中什麼時候應該控制,什麼時候應該放手。尊重和平等對待那些向尋求幫助或引導的人,會令我們保持平靜心態,而不是去試圖控制別人。這也意味著應該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其他人可能會做出有別於我們的願望的選擇,但在任何情況下,這都不是我們能夠替他們去做的選擇。(全文完)◇

延伸閱讀
婚攝搭開箱熱潮 給新人難忘回憶
2019年10月03日 | 5年前
和女兒談戀愛(下)
2019年09月12日 | 5年前
【作文學堂】幸福
2019年09月12日 | 5年前
和女兒談戀愛(上)
2019年09月12日 | 5年前
直升機父母的割草機育兒法
2019年08月27日 | 5年前
不給糖就搗蛋
2019年08月12日 | 5年前
【作文學堂】幸福何處尋?
2019年05月27日 | 5年前
微甜幸福
2019年06月24日 | 5年前
這裡 現在很幸福
2019年05月09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