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學習」推動「縮減數位落差」
吳肇銘在中原資管系推動「縮減數位落差」,2000年網路泡沫達到高點,吳肇銘與系上老師共同協助學生參與網路創業,「那時競爭激烈,年輕學生常為了商業機密耍心機鬥來鬥去,這真的是學校該教的事情嗎?網路泡沫化後,我就想應該要把學生的專業能量,導向正面方向。」他說。
2001年接任中原大學資管系主任,吳肇銘教授便以「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理念在系上積極推動「縮減數位落差」工作,身體力行帶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打造別人的幸福」。中原大學資管系的志工學生到桃園復興鄉偏遠部落地區教電腦課,發現部落小朋友為了幫父母照顧果園而不能來上課,拉拉山上果農,種了好吃的水蜜桃卻因缺乏行銷通路,生活狀況一直無法改善,因此決定幫忙建置水蜜桃宣傳行銷網站,還推出企業認養果樹等活動,帶動相當好的銷售成績。
吳肇銘提醒學生,「專業,才能解決問題」,桃園復興區的水蜜桃專案,從一開始資管系學生幫忙果農架設網站,後來學習導入接單、出貨等流程,幫助原住民果農整個行銷模式的改變,學生也在過程中運用資訊專業努力解決各種問題,現在原住民的下一代已會自己維護網站,也從路邊銷售轉換為電子商務。
以行動落實學校的品格教育全人教育 提倡「知識志工」
2006年,吳肇銘有機會造訪非洲馬拉威,當地台灣醫療團為飽受瘧疾、愛滋等疾病威脅的非洲人民付出,開始思考數位服務前進非洲的可能性。回國後,他招募學生組成「數位服務志工團」遠赴馬拉威,也提醒這群年輕人,要前往服務的是生活水平差異極大、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非洲地方,隔年,吳肇銘加七位學生在馬拉威村莊出現,為當地建置了第一套也是唯一的「愛滋病病歷資訊系統」,不斷提倡「知識志工」的吳肇銘告訴學生,擔任志工,不能只有「熱情」,還要帶著充分的「準備」和「專業」,才能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別人的幸福。
吳肇銘擔任中原大學主祕,結合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將服務學習推行至全校,分別將商管、設計、教育的專業投注在不同的社區及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上,以行動落實學校的品格教育、全人教育。
十多年前,吳肇銘的服務足跡就已踏足台灣偏鄉、離島與原住民部落,更曾與學生一同前往泰緬邊境、柬埔寨、北印度、非洲馬拉威等國家擔任國際數位志工,為中原大學海外志工奠定相當好的發展方向與名聲。
吳肇銘記得第一次前往泰緬邊境難民營,師生一開始以為到那裡可以教電腦,到現場才知道當地資源之匱乏,沒水沒電,所有的物資皆仰賴救援組織的協助,回國後,學生們鼓起勇氣向企業募捐資源,更連續多年捐贈、裝設電腦給當地NGO與難民診所,並協助當地志工學習電腦。「後來創辦『YES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的張利安,就是當時擔任資訊志工的其中一位學生。」吳肇銘笑著說。
大學生去貧窮地區甚至國外進行服務體驗,到底能學到甚麼?吳肇銘以多年經驗分享,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年輕人的同理心,以及對真實場域問題的理解、回應與採取實踐行動的能力,也就是中原大學非常重視的「全人教育」實作能力。走出教室、甚至走出台灣,能夠讓大學生不再侷限從書本或電腦獲得知識,更能懂得善用有彈性的方式或創意解決問題,透過幫助別人的過程,所得到心靈成長,更是課堂中學不到的寶貴經驗。(陳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