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歸真 魏麒麟的自然茶道
「鳥語花香、蛙鳴蟲叫、蝶舞紛飛」,這是魏麒麟兩公頃的農園中的景觀,有數千棵樹木、7個大小不同的水池,各種各樣的作物,串聯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吸引了多樣性生物常住,終年保持生產一百種以上的農產品,其中包括完全天然生長的「自然茶」。
從老子道德經中擷取「我自然」作為農園的名稱,原本從事室內裝潢設計的魏麒麟,把老子的自然哲學運用在自然農法耕作中,讓原本生態嚴重失衡的這片荒煙蔓草地,還原為生機勃勃、萬物共生、共存、共榮並能永續生態平衡的樂土;他說,自己還在努力,要讓更多人從其中了解「我」與自然的關係。
讓魏麒麟決心投入自然農耕,在於他發現農藥、化肥、殺草劑的大量使用,是在1945年之後,距今只有60至70年。而茶在中國是已有數千年的歷史,「60至70年時間卻否定了千百年的自然農耕,這不是很可笑嗎?」
「老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被農友視為仇敵的草,魏麒麟卻將其包容在生態平衡的結構之中,他認為草根本不影響茶的成長,「方寸之間讓它有容身之處。」不只是草,他還種植果樹給鳥吃,還原動植物的自然棲息地,讓農園中動植物共生、共存、共容,自然中達到永續。
「老子曰:少則得,多則禍」魏麒麟引用老子的話,強調老天是非常公平的,「你失了什麼?得了什麼?在末端,得與失自己去思考衡量。」
曾有台灣知名茶葉行銷專家評鑑了魏麒麟的茶,他在8月分製作的茶,被以為是春茶。農園位在260公尺的台地,卻被以為是1,600公尺的高山茶。「行家還是行家,是由於生態環境營造成功。」魏麒麟說這樣的評鑑例子可是屢試不爽。
還有專家將2,500公尺高度的福壽山茶與農園260公尺的茶用天平過磅比較,結果發現魏麒麟的茶第八泡比2,500公尺高度的茶第四泡還濃郁,而且2公斤茶可製作1台斤成品,對方卻需要2.3公斤才能製作1台斤,魏麒麟說這些事實印證了茶的品質不在海拔,而是「事在人為」。
魏麒麟用老子管理的智慧,以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投入,讓農園創造最高的經濟效益,「目前以茶葉來說,一年六收都沒問題,而且產量品質一直在提升。」他以實際成果證明有機的生態環境,大自然回報的產質產量都倍增。(文章有所刪減,全文請見《新紀元》〈還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