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教育雙軌制 北大教授:成家庭重負
在近日北京大學舉辦的論壇上,北大教授渠敬東指出了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堪憂,而教育雙軌制更成了家庭資源無限投放的無底洞。
渠敬東是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在近日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渠敬東表示,教育要不斷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他個人認為教育要重新找回學生的健康。
渠敬東表示,首先是身體的健康。但他的一個本科學生「一個學期11門課,做了34篇作業,他能健康嗎?」他認為,在這種強度下,學生也不可能培養出持久的對一項事業的喜愛和熱愛。
其次是「心理的健康」,但今天的孩子心理上卻很脆弱,受不了批評。他認為,任何真正的人才,都要敢於面對失敗,「不能在失敗中挺過去,就不是人才。」「要忍受失敗的考驗,要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勇於承認自己的缺欠。憑什麼世界都是你的呢?你不可能以自己要求整個世界,所以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第三是「精神的健康」,渠敬東說,真正的人才「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成功,要有對那些偉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要對以往的歷史和傳統有敬畏感。」
他在演講中指出的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教育讓每個人在每個時刻都處於競爭之中,包括校與校之間的競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競爭的精神涉及到各個領域,從幼兒園開始上輔導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兒童到成年每一個階段、每一段生活裡的時間都被強行地擠壓與規範化。在無所不在的叢林中,每個人必須在每一刻勝出才能勝出。」
「標準化的制度,大學的排名,各個系的評估指標等等都助長了這個競爭機制。」但他認為,當每個人在每一刻都勝出的時候,已經差不多註定失敗了。「如果只為了『贏』來確定教育目標、任何時候的成績名次都會是你的『癮』,那就像吸大麻一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年輕人過早地夭折。」
渠敬東在演講中還批評國家教育機構掩耳盜鈴,一出校門孩子們就馬上被家長領著進各個輔導班,「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著毫無出路。」他認為,今天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國民教育裡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被市場化經營的教育企業給掌握,家長則把絕大部分的積蓄都投入到針對孩子的教育市場裡。
渠敬東稱,今天的教育雙軌制,儘管「一方面使得國家不再負責國家的職能和義務,另一方面又在用龐大的資本市場攫取了所有家長重要的經濟資源。」「而且越是這樣,越讓孩子提早進入到一個殘酷的競爭世界裡,孩子從小就越明白,我拿高分是用資源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