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如何崛起?不擇手段偷竊
自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華為一直處在風暴之中,美國川普政府視其為最大的國安威脅之一,除呼籲盟國禁用華為5G設備外,近期將該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
川普政府大動作制裁華為,並非拍腦門決策,而是依法懲罰華為的不當行為。翻開華為過去幾十年來的發展過程,受中共大力扶持的華為,多年來的經營脫離不了偷竊及不道德手段,遭到多家競爭對手及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指控。
《華爾街日報》整理與華為有關訴訟案件,並採訪了前美國官員、前華為員工、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獲得的結論是:華為的企業文化引人非議,就是不擇手段取得競爭成就。
華為派員工海外參展 涉嫌竊取技術
美國科技網站「Lightreading」報導,華為員工朱一斌(音譯,Zhu Yibin)2004年6月在美國規模最大的電信展(Supercomm)上,涉嫌竊取參展廠商的技術,當場被會展保安人員逮到。朱的證件被沒收,並且被逐出展覽場。
報導說,朱一斌在展覽剛結束之際,趁機到競爭對手的展位上,打開百萬美元網路設備,偷拍裡面的電路板。保安人員在他的筆記型電腦及相機存儲卡中,發現多家通信廠商(富士通網路通信公司和北電網路公司)的信息以及產品技術材料,包括AT&T公司的辦公室布局。
此外,朱一斌佩戴的證件上,公司名稱被寫成是WEI HUA(為華),似乎是要刻意模糊其所服務公司的名字。
「Lightreading」聯合創始人海伍德(Peter Heywood)回憶說,朱一斌當時辯稱他是第一次出國,不知道會展有不准拍照的規定,以及證件上的公司名稱寫成「為華」,是根據中國人的習慣寫法。
「他(朱某)雖然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個計畫做壞事的人。」海伍德說,「但是,或許他很聰明,假扮成無辜的角色。」媒體報導,朱一斌後來被華為開除。
十幾年來,華為一直被競爭對手指控厚顏無恥地偷竊技術及仿冒產品,包括5G技術、華為智慧型手機上的音樂、使用手冊內容,以及支持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等。在大約10起訴訟案中,指控者除了包括思科(Cisco)和T-Mobile等美國知名公司,還有專利或著作權所有人。
前員工:華為將所有資源用在竊取技術上
華為成立於1987年,創始人任正非具有中共軍方背景,曾是軍事技術研究員。該公司選擇不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目的是避免被要求披露財務訊息。華盛頓擔心具中共軍方色彩的華為,實則是中共的黑手,在海外為中共從事間諜及網路戰活動。
中共《國家情報法》(National Intelligence Law)第七條規定,所有組織和公民都必須支持、協助和配合開展國家情報工作,並保護他們所知道的國家情報工作機密。
華府官員承認,直到最近幾個月,美國才採取措施對抗華為。渴望在中國大陸做生意的美國公司,過去也沒有要求華府官員採取行動。這樣的延遲,使得華為在過去幾十年來,通過不道德手段迅速崛起,成為思科及摩托羅拉等公司的強大競爭對手。
2002年至2003年在華為瑞典辦事處擔任工程師的里德(Robert Read)說:「他們(華為)把所有資源都用在了竊取技術上,先去偷一塊主機板,然後對它進行逆向工程。」
華為在2001年進入美國市場,接著在歐洲設立辦事處。在海外開拓市場初期,華為使用其他的名稱,例如在德州普萊諾設立的公司稱為FutureWei,在瑞典的分支機構命名為Atelier。「他們不想在大樓上張貼標語告訴別人說:這裡是華為。」2004年至2017年在華為瑞典辦事處擔任高級顧問的Jan Ekström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