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E肝患者曾來台 疾管署:來台期間不具傳染力

【記者施芝吟/綜合報導】

去年9月香港傳出全球首例老鼠傳染人類E型肝炎(大鼠戊型肝炎)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5月14日公布新增3名案例,其中一例死亡,也有一名患者曾到台灣。衛福部疾管署5月16日說,感染鼠E肝患者1月曾來台,但依潛伏期及發病日期推算,並非在台灣感染,在台期間也不具傳染力,台灣目前沒有病例,民眾不用恐慌。

香港驚爆 首例鼠E肝死亡

香港新增3例鼠E肝炎案例,分別為67歲、74歲、81歲男性、且有慢性疾病,其中ㄧ名74歲的案例,4月28日住院,5月4日死亡,這例鼠E肝死亡個案也是首見。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去年9月發表人類首例鼠傳人E型肝炎案例,個案為曾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56歲男性,其後經回溯性檢驗於11月確診第2例,個案為70歲女性,治療後已經痊癒,經調查住家附近均有鼠患鼠傳人E型肝炎。

全球6例鼠E 香港占5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目前全球人類確診鼠傳人E型肝炎病例共計6例,其中香港就有5例,加拿大也有發佈1例,並非在加拿大感染,而是參加聯合國活動,前往加彭共和國、剛果民共和國,返國後發病,研判在非洲感染。

台灣尚無鼠傳E肝病例 疾管署籲國人勿恐慌

他強調,疾管署分析國內今年送驗的E型肝炎及未定型肝炎陰性檢體50件,迄今未發現有個案,也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鼠E肝病毒於2010年首度在德國鼠類發現後,陸續在美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尼、英國皆曾於鼠類檢出,國內並沒有檢出。

E肝與一般E 疾管署:症狀差不多

老鼠傳染的E肝與一般E型肝炎有何不同?羅一鈞說明,病毒性肝炎非為A、B、C、D、E型5種,E型肝炎與鼠E肝症狀差不多,

包含發燒、倦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黃疸,嚴重點會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一般E型肝炎死亡率為千分之一,大部分都會痊癒康復,但是懷孕第三期的孕婦是E型肝炎高風險族群,死亡率達20%,目前為止,鼠E肝尚未傳染到孕婦的案例。

羅一鈞提及,6例有5例患有慢性疾病,但加拿大那個案例健康良好,沒有慢性疾病,因此,鼠E肝也可能傳染給沒有慢性疾病的民眾。

E肝無疫苗 但有抗病毒藥 

他強調,目前鼠E肝雖然沒有疫苗,可是根據香港病例報告,在肝臟移植後有成功使用雷巴威林(Ribavirin)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成功治療,所以目前是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

接觸鼠、食汙染物 恐染鼠E

他表示,鼠E肝是透過糞口感染,如吃下被老鼠排泄物汙染的水、食物,被老鼠咬傷,接觸老鼠排泄物都有可能遭到感染。民眾如前往有鼠E肝病例報告地區,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接觸鼠類。

3名確診鼠E 香港專家:滅鼠刻不容緩

目前全球累計6例鼠E肝,香港占5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估計,全港有2成老鼠帶有戊型肝炎病毒,這次有3名案例,在流行病學上已屬社區小型爆發,滅鼠工作已刻不容緩,衞生當局更應立即抽驗各區的老鼠檢驗病毒基因是否有轉變,及老鼠間有否大規模的大鼠戊型肝炎爆發個案,以找出感染源頭。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認為,現階段暫沒有證據發現大鼠戊型肝炎已人傳人,但若病毒變種,則要小心。薛達解釋,新增3個案的家居接觸者暫未發現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現需觀察患者的家人會否染上同類病毒,並密切留意病毒會否出現基因突變。

環境衛生差 散播風險增

如果貓若捉帶病毒老鼠,或鼠屍被爬蟲類動物接觸,會否造成另一波傳染﹖薛達指出,現階段未有證據證明相關的結果,會再密切觀察,但若其他昆蟲接觸過受感染的老鼠,然後接觸人類的食物,則病毒有機會傳至食物,民眾吃下便會感染病毒,因此進食前要煮熟食物。

另外,根據香港政府2018年的鼠患指數,全港18區除了港島南部,其餘17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鼠患。食物環境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個別分區的鼠患參考指數高於其他地區,主要是由於區內個別地方,如後巷的環境衛生欠佳,例如雜物堆積、不適當存放垃圾和處理食物殘渣等,為老鼠提供藏匿地方及食物。」

延伸閱讀
挺港反惡法 美國會將辦聽證
2019年05月14日 | 5年前
反送中惡法 港民發起大遊行
2019年04月28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