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工總 賴揆:新南向不是放棄製造業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電視專訪回應社會各項質疑。圖為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電視專訪回應社會各項質疑。圖為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

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日前表示,美中貿易戰當中,兩國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製造業建國」,相較之下台灣正在放棄製造業,「政府應好好思考台灣的未來」。對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民視專訪時,否認排斥製造業。

賴揆表示,王文淵至少有兩點誤解,首先談到台灣不重視製造業,「其實並不是如此」,行政院希望各種製造業透過政府協助,或自立自強,都能升級轉型與智慧化,會更有競爭力;他以智慧機械產業為例,去年產值是幾十年來首次突破新台幣1兆元,達到1.1兆元之多,所以五加二產業創新並不是在排斥製造業。

其次對於王文淵質疑政府推動「南向計畫」,是鼓勵把台灣的產業移植到東南亞,是否妥適值得商榷。賴清德回應,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不會不歡迎企業回來,但必須了解當初企業為何西進,主因是台灣的環境包括土地、環保與勞工成本已經提高,若不升級轉型,無法在台灣發展,因此多數企業繼續用過去成功的模式,轉移陣地發展。

「這些產業可能需要低廉的勞工、水資源與環保成本,但目前台灣環境已不適合」,賴揆說,所以台塑也到越南投資,「早在蔡總統上任前就到越南投資」,而台塑之前也到中國投資,之所以轉向越南也是因為中國的條件已經改變。

他強調,台灣當然歡迎台商回來,有些可以回來的,當然張開雙臂歡迎他回來,但有些產業性質必須在東南亞國家才適合持續發展,「這我們不能夠勉強」。

此外,對於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在行政院科技會報中提醒,人工智慧(AI)時代恐讓九成的民眾面臨低薪。賴清德回應,已指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與台灣智庫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因應在數位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副作用,並及時提出因應之道,減少社會問題發生。

他提到,當天廣達董事長也提供一份資料給他,是英國針對上述議題,委託劍橋大學的研究。賴清德說,過去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多數是傳統產業,到建立半導體、面板、資通訊產業,錯過了網路經濟的時代,因多數企業當時都到中國大陸。「現在不能錯過數位經濟,不管是AI、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或自駕車」,希望透過新創提出各個面向的生活服務,形成新的產業,未來每個產業會智慧化,AI也會成為產業,自然而然就達到數位經濟與智慧國家的目標,但一定會產生副作用。◇

延伸閱讀
新竹300博覽會閉幕 逾25萬人次參觀
2018年07月30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