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火 燒出中共危機(上)

⊙唐浩
美中貿易爭端,是否將正式交火、引爆貿易戰?答案即將揭曉。

為反制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與竊取美商知識產權,美國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祭出25%的高額關稅,其中340億美元的商品將於7月6日開始加徵關稅。

中共方面也宣稱要對美國的340億美元商品進行反擊,同樣加徵25%關稅,同樣自7月6日起正式實施。

但就在雙方正式交火前夕,7月4日美國國慶這天,中共商務部出面稱,由於美中時差因素,中共不會在美國之前先啟動高關稅,「不打第一槍」,並稱「中國不會在威脅或訛詐面前低頭」。

中方這段說詞,很有意思。

從表面上解讀,中共藉由外交話術「顛倒是非」,將自己塑造為美中貿易戰的受害者;即便中方出手,也是「被迫回擊」,試圖爬上道德制高點以自保。

同時,中共運用擅長的謊言與抹黑伎倆,將美國追求公平貿易的訴求扣上「威脅」、「訛詐」的黑帽,藉此欺騙中國百姓,混淆視聽,並迴避、遮掩中共長年竊取外商技術、「彎道超車」的不道德經濟發展模式。

再從深層上解讀,中共的說詞裡透射出的弦外之音是「不願打貿易戰」——因為打不起,甚至可能打出中共政權的生存危機。

一、 國內經濟仍脆弱,難耐劇烈震盪

首先,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規模大約僅美國的2/3,並且國內經濟結構正處於轉型期間,不易承受大規模而長期的貿易戰。

1. 出口貿易首當其衝

儘管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轉以國內消費為主力,產業結構也轉型以服務業為主要支撐,但根據世界銀行估算,2017年中國貨物與服務出口占GDP比率仍有19.8%的規模。一旦美中貿易戰開打,大量中國製造商品將無法銷往美國,中國過去仰賴甚深的出口貿易經濟將首當其衝。

2. 出口受阻,加速製造業外移

中國大量商品無法銷往美國,勢必尋找其他市場進行輸出;但其他國家也會警覺防範,防堵中國商品大量傾銷本國,以免摧毀本國製造業,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

以美國為主力市場的勞力密集製造業或代工業,近年來已經陸續外移,而貿易戰則將加速這些企業搬遷到越南、印尼、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一來降低出口美國的關稅成本,二來降低人力成本。

至於技術密集與高科技製造業,除了將工廠外移外,也可能選擇直接前往美國投資設廠,這不僅解決關稅問題,同時可降低商品的貨流運輸成本,甚至獲得各州政府的獎勵優惠措施。

此外,川普上任後,美國企業稅率從37%大幅調降至21%,且美國經濟蓬勃發展,民眾消費力穩健增長,加上美國高素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設備雲集,從長遠來看,美國的產業環境競爭力,未必遜於中國現有的產業鏈聚落。

3. 製造業外移蕭條,就業市場緊縮

貿易戰若造成製造業外移甚至結束營業,將直接導致就業市場萎縮,失業率持續上揚,特別是青年人口。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過去10年來,中國青年失業率平均超過10%。但由於世銀參考的中共官方數據可信度令人存疑、各大學頻繁假造畢業生就業率,以及今年有超過820萬高校畢業生爭相求職等因素,中國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恐怕更高於此。

倘若貿易戰擴大,失業率升高,不但將削減民眾的消費力基礎,也將為中國社會增添更多不穩定因素。

4. 產業升級受挫,不利後續轉型

美國對中國加徵高關稅的產品項目中,有許多瞄準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相關產品。

美國防堵中國發展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科技產業,主要是為了懲罰中共從官方到民間,長年通過不正當手段或政策,大量竊取外國企業的技術及知識產權。

而這項關稅反制措施,也會限縮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中國的企業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亦將受到影響,這不僅讓中共無法在高科技領域取得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未來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收縮中國科技業的就業機會與經濟產值。

5. 國內債務沉重,金融風險高

嚴峻債務問題向來是中國的不定時炸彈,而貿易戰一旦升溫,可能加速這顆炸彈引爆。

彭博社(Bloomberg)指出,2008年,中國國內債務金額占GDP比率為141%;但2017年中,債務占GDP比率已經攀高至256%。其中多數來自企業債,占GDP比率達163%。

龐大的債務,不僅來自諸多國企、銀行與各級政府的借貸與壞帳,一般民眾的家庭債務也已經連續10年增長。目前中國家庭債務金額已經高達67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一半;而家庭債務的半數,則來自房屋貸款。

中國龐大的債務問題,加上金融機構的運營監管不透明,使得中國近年面臨高壓的系統性風險,這也是為何當局近期頻頻加強金融反腐、介入金融市場維穩的主因。

然而,一旦貿易戰升級,對企業經營造成壓力或促成企業相繼外移與倒閉,不但可能讓不少企業與家庭無力償還債務、債留全民,國內債務問題與金融風險也將進一步激化,甚至可能觸發這座蓄積能量已久的「金融火山」,一旦噴發,勢必造成中國經濟劇烈震盪。

6. 中國經濟持續放緩,難扛龐大壓力

受到經濟轉型影響,中國經濟近年已經持續放緩,倘若再遭遇貿易戰衝擊,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國經濟壓力沉重難扛。

據彭博社估算,美國對價值500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25%關稅,將使中國經濟成長受損約0.2個百分點,美國受損較輕。如果美對中課稅規模擴大到2500億美元,則中國經濟增長將下挫0.5個百分點。

近日的中國股市暴跌,也與貿易戰造成投資者心理壓力,對金融市場與經濟失去信心,有著一定關係。

7. 美元走強,人民幣放貶,資金外流

受到美國經濟強勁、美聯儲連續加息影響,美元匯率穩定走強;而中共為了彌補未來貿易戰帶來的損失,疑似刻意讓人民幣走貶,過去兩週內人民幣貶幅超過3%,美元對人民幣更顯強勢。

但人民幣貶值,不僅造成中國人民的購買力下滑,不利於消費經濟,同時也可能促使更多國際資金與國內資金設法外流,避免匯差損失擴大,抑或轉往投資美元及其它美國資產以保值。

二、國際升高警戒,中共漸被孤立

不僅是國內經濟不利於中共打這場貿易戰,國際局勢也同樣不利。

1. 「一帶一路」受挫,國內債務增重

中共「一帶一路」政策,試圖以援助經濟建設名義,對海外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借款,構築「債務陷阱」讓受援國難以償還,從而讓中共有機會取得對該國政治、經濟的干預權,擴大布建共產陣營對國際的控制場範圍。

不過,近期「一帶一路」在海外相繼受挫,不但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相繼拒絕配合,印度總理莫迪更曾在北京直言批評,中共侵犯他國主權。國際媒體與智庫也紛紛警告發展中國家,提防中共的「新殖民主義」。

需要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提供給國外的大量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於國企向中國各銀行的大量借貸,而這些貸款,外國政府無力償還,恐將形成壞帳,從而為中國金融風險埋下更多火藥。

2. 國際拒絕與中共同盟

美中貿易爭端升溫,儘管中共一度試圖拉攏歐盟表態對抗美國,但歐盟方面卻予以拒絕,不願與中共聯手,讓中共尷尬不已。

這反映出,儘管歐盟與中共同樣遭受美國關稅壓力,但歐盟仍堅守西方社會的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不願與反對普世價值的中共在重大國際事務上形成同盟,不願對抗同樣守護普世價值的美國。

此外,這也預示著,歐盟領袖們也清楚意識到,美歐與美中的貿易爭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而兩者未來的對峙時長、收場方式也可能會大相逕庭,出人意表。

3. 各國對中共升高警戒,漸行漸遠

除了竊取外國技術與知識產權、「一帶一路」試圖干預他國主權之外,中共近期也相繼被曝光其伸出「長臂」滲透澳洲、歐洲、非洲、美國等國家的政治、商業與教育體系。澳洲國會日前還壓倒性通過法案,防堵中共干預澳洲政府、媒體與大學。

而中國華為、中興等廠商製造的手機與通訊產品以及微信軟件也陸續被揭露會竊取用戶資訊,將大量數據回傳到中國。

中共的海外統戰行動以及中國產品暗藏監控,已經引發國際社會的廣大反感與警戒,許多國家也因此不願或避免與中共靠得太近,以免殃及池魚。倘若貿易戰開打,願意與中共「站在一起」或「共渡難關」者,恐怕極少。

美中貿易交鋒 自由與極權的對決

毋庸置疑,美中貿易戰開打,難免會兩敗俱傷,但中方可能傷得更重。

如上所述,國內經濟結構脆弱,國際社會升高警戒,是不利中共與美國進行長期貿易戰的主因,甚至很可能意外觸發中國經濟重挫或引爆系統性風險,導致中共政權出現重大危機。

儘管許多立場偏向中共的媒體或反對川普的媒體宣稱,美中雙方在政治籌碼上有著極大差異,川普需要面對來自議員、選舉的壓力,而中共極權體制「幾乎擁有無限的政治資本」,並據此預測中共將是贏家。

此言差矣,無疑是在美化共產暴政。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川普的民主總統權力,來自於他代表著美國人民的利益,他為了守護人民利益而對中共貿易宣戰。即便人民有不同聲音,他也必須傾聽容忍,同時繼續為其奮戰。

而中共的「無限政治權力」,則是奠基在對中國人民自由的踐踏、對人權的嚴控與打壓,踏血築權。這場貿易戰,也是中共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利益而應戰,不容百姓有異聲雜音。

此外,美國對中國商品發動高關稅,是為了反制中共長期以來對美國施加的不道德經濟發展模式、不公平貿易與不誠信協議;而中共的高關稅回應,卻恰恰是為了維護其不道德、不公平與不誠信。

一場貿易交鋒,美中雙方在本質上、基點上實有雲泥之別,也將影響國際社會對雙邊的認可態度。

再者,中共長年對十多億中國人民的高壓統治,已在民間蓄積大量民怨與反抗能量,一旦中共被貿易戰打出缺口,甚至造成國內經濟與金融危機,則很可能同步引燃民間對中共的深仇積怨,順著缺口奔騰湧洩,甚至引發難以預期的社會行動。

因此,美中貿易一旦猛烈交火,不但將燒傷中國經濟,還可能燒出中共政權的生存危機。

延伸閱讀
美中貿易戰開打 人民幣或再暴跌
2018年07月05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