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公有掩埋場 轉型太陽能生產基地

「全國最大‧綠能光電」桃園公有掩埋場設置太陽光電,桃園市長鄭文燦13日表示,垃圾掩埋場經過土地活化後,轉型成為太陽能生產基地,兼具創新價值及高度發電效果。預計8個全數完成後,每年發電量可達450萬度。
針對公有垃圾掩埋場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推動,桃市府共選出8個場址,目前已完成5個,包括中壢區2個、新屋區2個及楊梅區1個,接下來也預定在楊梅三湖、桃園虎頭山及龜山楓樹坑陸續設置。
鄭文燦說,桃園5個公有掩埋場,共設置近3百萬瓦(MW)的太陽光電系統,總計每年發電量可達315萬度,已接近每年450萬度的目標。新屋區後庄掩埋場每年發電量就達250萬度,可供應600戶家庭使用。
他也提到,桃市府正積極尋覓適合太陽能發電的場所,預計將大漢溪河川新生地200公頃發展為太陽能光電示範園區,在光電埤塘等綠能政策上,市府尊重中央政府規劃,只要法規、環保、地方居民溝通無礙,將配合中央政府推動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