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存「溫差」 專家:政治差異所致
美國總統川普11月3日至14日的訪亞洲訪問,無論是日本的高爾夫球外交、韓國350年歷史的老醬油,再到中國大陸的故宮行、看京劇,可說是十分熱鬧。在此行的重點——中國,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聚光燈下簽署協議,專家分析,儘管美、中在一些議題上合作,但仍存在「溫差」,兩國的政治差異才是分歧的深層原因。
美國猶他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龐韜文(Lee Boam)表示,川普此行美國媒體沒有報導失誤,這一點可以證實川普外訪「一切運作良好」。有趣的是,從媒體拍攝的川普訪問照片,以及他本人及隨從的推文來看,川普在日本、韓國都顯得放鬆,而在中國則略顯謹慎。
有8年外交經驗的龐韜文說:「川普肯定(在日、韓)更放鬆,也不用太擔心發生意外的社交失誤。因為從二戰以來,他們一直是美國強大而可靠的盟友。」「但中國不一樣,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還在建設中。」
陸不改政策 川普會再批評
美、中檯面上的合作從11月9日,簽署2,500億美元的商貿訂單能看出來。多數分析指,中方這次「送大禮」的商貿成果還有待觀察。
《華爾街日報》報導,高通(Qualcomm)與中國智慧型手機生產商達成120億美元的晶片銷售協議,以及波音(Boeing)、通用電氣(GE)的協議,都不是正式合約。
美國之音引用分析人士的話說,美中領導人在會晤中建立起來的好感,可能在未來幾天甚至幾個月面臨真實考驗,因為這筆訂單跟美中之間多達5千億美元的逆差相差甚遠。
中國的經濟增長,來自中共採取削弱美國經濟競爭力的政策,包括違反國際貿易協定、竊取智慧財產權、容許猖獗的盜版,以及阻止美國商品進口。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除非中國改變貿易政策,不然過不了多久,川普又會批評中共。
川普11月10日到越南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論壇,他在演說中再次宣示捍衛美國商業權利,不會簽署束縛手腳的多邊貿易協議。外界普遍認為,川普的發言有暗指中共的意思。因為在相差幾分鐘的時間裡,習近平發表了立場完全相反的談話。
如果美、中長期問題得不到解決,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表示,川普也許會在某個時候,就經貿結構性問題和北韓問題採取強硬立場,讓中共措手不及。
開啟建設性對話 解北韓核問題
在北韓問題上,川普訪中的最大收獲就是「開啓雙方建設性對話」,龐韜文表示,雙方在遏制北韓無核化問題上往前進了一步。
龐韜文認為,本輪川習會確定了未來兩國部長級的對話與方向,但對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或許不在川普的議程裡面,因為未見川普的回應。龐韜文說:「處理事先沒有準備好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回應,否則,就可能出問題。」
川普訪中 代言國內多重政治因素
龐韜文表示,川普訪中時表現謹慎,也有對美國國內政治的考量,主因是美國社會在政治上極度兩極化,「同一件事,有的報導說川普做的對,但也有報導說不對。」
同樣的,在對中國關係上,既有主張持開放商業關係的,也有保守希望持強硬路線的。龐韜文認為,川普表現謹慎是因為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來應對北韓局勢,同時也要兼顧內閣成員之間的不同意見。
他說,美國政界對中國的態度可明顯分成「藍隊」和「紅隊」。「藍隊」不喜歡中共,把中共視為威脅;而「紅隊」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
他解釋,就政治而言「藍隊」、「紅隊」不是真實存在的實體,只是說觀點上偏向,也就是不以實際的黨派來劃分,「共和黨中有紅隊成員,民主黨中也有藍隊成員。」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表示,正是這種政治格局,決定了美國總統必須聽取多方聲音,這亦是美、中政治體制差異的深層原因。
他說:「如果中共的貿易全球化方案仍只是資源輸出(或商品、勞務、技術、資本輸出),而沒有普世價值,那帶給全球的可能不是福利,而是新一輪的紅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