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兩岸統一 學者:北京有急迫感沒時間表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大)18日登場,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未來的對台政策也是一大看點。學者表示,北京對解決台灣問題「沒有時間表,但有急迫感」,習非常了解兩岸今天最大歧異是認同的問題,所以他的步驟是先促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再來處理國家的認同。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近日舉辦「中共十九大政治精英甄補:預測與分析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外界關注政治局常委名單,在他看來,最重要還是看習近平這個人,「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領導人一句話」,領導人決定政策,決定能執行他政策的人。
對台政策結合民族復興
談到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的對台工作思想,趙春山從自己最近1、2年,參加多次相關會議中歸納出結論:「兩岸關係在未來5年會有小變,到了2049年會有大變。」5年內的變化,與過去不同的地方,首先是習近平把整個對台政策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對台政策跟他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要「相向而行」,絕對不可能出現背道而馳。
其次,在習近平的說法中,兩岸現在還是處於和平發展的階段,而中國大陸各種會議都不斷提出「融合」的概念,這是習的對台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趙春山提到,和平發展過去是強調兩岸交流,交流會繼續下去,但是要促進「融合發展」,融合發展要為統一營造有利的條件,交流、融合與統一,「這三個目標要結合在一起。」
未來交流會以融合為前提
「既然交流是為了促進融合,所以未來中共推動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對融合有利,交流才會推動,不像過去交流半天,主張台獨的越來越多,自認為是台灣人的越來越多,主張統一的越來越少,不會出現這樣的交流,而是要配合融合的交流。」
趙春山認為,在這個情況下,解決台灣問題沒有時間表,中國大陸的學者也認為時間表是自縛手腳,「達不到怎麼辦呢?」但是會有急迫感。所以外界提到武統的說法,在習近平的對台工作思想中,很少看到這個字。趙春山說,從習的觀點來講,可以注意到融合裡面並未提到政治融合,只提到社會跟經濟的融合,提到心靈的契合,並沒有提到武統。
「在習的觀念裡面,他非常了解兩岸今天最大的問題是認同的問題,所以他的步驟是先強調文化的認同,要促進文化、民族認同,再來處理國家的認同」,趙春山談到,這解釋了融合概念為何只有社會跟經濟,為何談到心靈契合,這裡面包含民族跟文化2個因素,習近平談到4個自信,也特別加上文化自信。台灣對武統比較敏感,但習近平談文化、民族,有無限大的活動空間,台灣的決策者也要好好用腦筋去思考,有哪些空間可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