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資金技術 企業促建立「專家制度」

文/記者莊麗存

國內金融業對離岸風電投資相對較保守,上緯控投董事長蔡朝陽表示,「在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困難,不在於技術而是融資」,這種大型的無擔保品投資案,過去台灣的銀行經驗不多,願意投入的並不多,直到重視社會與環境風險的赤道原則的融資準則開始在國內普及,以及開始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技術評估制度之後,才打開在國內融資的大門。

蔡朝陽表示,不少企業都問離岸風場在地震、颱風時怎麼辦,他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缺少專業的科學認證制度,應該要建立專業的科學認證制度,減少其疑慮,才能建立整體風電產業鏈。

為何台灣不能建立歐洲般的專業制度?他表示,其實很多企業不敢做第三方的擔保,就是因為其機制尚無一個科學認證制度,相關問題從10年前問到現在,台灣仍原地踏步,而國外企業從過去未獲擔保的離岸風電場從56%到現在僅27%,10年前全球僅有5家銀行投入,如今已有40家,顯見國外早已對相關產業有所認識及信心,國內也應該盡快跟進。

蔡朝陽說,上緯當初淨值才45億元,結果做2支離岸示範風機就花了40億元,要做離岸風電是非常困難的,除前置作業,每部風機也要依照當地的地質設計,是高度技術及資金密集的行業。

蔡朝陽提到,事實上,上緯與西門子合作時,討論天災風險等因素討論了2個月,若台灣不能比照國際建立起「專家制度」,未來有不可測的責任時,很難有銀行敢給業者融資額度。

上緯在2012 年開始參與台灣離岸風電的開發,2014年12月拿到經濟部能源局籌備創設、核准登記設立海洋風電公司,2015年2支風機與台電簽訂電能購售契約 (PPA),投入的前幾年都是用上緯母公司的資金與融資額度,預計到2018年,海洋風電公司才能取得離岸風電的專案融資額度。

離岸風電市 場預計可帶來上兆元商機,蔡朝陽表示,未來台灣會有上千支的風機,後續還有很龐大的營運維修商機,甚至做得好的話,台灣廠商還可以技術輸出到亞洲各國發展;但眼前的問題是,若現在不趕快趁外資瞄準台灣風電市場,願意提供技術、協助裝置時,將技術、供應鏈建構好,則未來數十年的維修商機可能看得到、吃不 到,技術不到位,維修還得找外人時,可就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綠色金融 帶動台灣離岸風電發展
2017年09月29日 | 7年前
推離岸風場融資 我與3國簽MOU
2017年09月07日 | 7年前
金正恩祕密資金 外媒曝光多管道
2017年07月24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