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跳器捐 衛福部討論是否開放

【記者施芝吟/綜合報導】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台有9,251名病人在等待接受器官捐贈,但捐贈人數僅有246人,衛福部今(6)日會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開放無心跳器捐,讓器捐量增加,使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獲得重生機會。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無心跳器捐可分成無控制死亡和有控制死亡。無控制就是患者心跳停止後,什麼都不做,在特定時間後再拿器官,但完全不做控制的話,器官通常已經死了,「恐怕效益也不大」;有控制則是在心跳停止後或可接上葉克膜、打抗凝血劑,讓器官保持一定的活性,對後續接受器捐者的預後可能較好。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無心跳器捐應有條件規範,他不贊成用葉克膜保持臟器品質,「使用葉克膜到底是為了要救病人,還是為了要做器捐?有較大的倫理矛盾。」

石崇良也說,有控制下的無心跳器捐執行上可能有倫理爭議,如病人死亡後立刻接上維生醫療、打藥物,跟推行安寧緩和醫療理念相違背,「捐贈器官者怎麼反而死後不得安寧?」或者有慢性腎病患者本來靠洗腎可維持生命,換了無心跳者的腎臟後,反而因活性不佳、手術失敗而死亡,這也是必須考量的議題。

衛福部今日會邀集專家,就倫理及技術層面問題討論,盼凝聚共識、加以解決,規劃出無心跳器捐的執行標準作業。◇

延伸閱讀
【醫案】終生大事
2017年07月19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