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歸序全解】第四十五象:民國始興 患於煞星
(接上文:第四十四象:核彈襲日 東土雪恥)
讖曰
大亂平
四夷服
稱兄弟
六七國
頌曰
烽煙淨盡海無波
稱王稱帝又統和
猶有煞星隱西北
未能遍唱太平歌
金聖歎:「此象有四夷來王,海不揚波之兆。惜乎西北一隅尚未平靖,猶有遺憾,又一治也。」
1.為什麼本象不是指紅朝建國?
讖中的「四夷服」,和紅朝建國初的史實正相反。紅朝建國時,四夷並不服,只是驚訝而已。當時聯合國不承認它,四十五個國家對它施行禁運;臨近國家欺負它,紅朝不得不向一些窮國外援鉅資,甚至向近鄰割地,以換取支援。
2.二戰後民國曇花一現,為什麼本象是指它?
《推背圖》預言的是朝代的興衰,中華民國也是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主宰中國最盛之時(在世界地位很高),就是二戰後的不到一年的短暫和平時刻。日本投降,中國作為中、緬、印戰區的領導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常任理事國,在世界上打出了威望。即是讖中說的「大亂平 四夷服」。儘管曇花一現,儘管國力凋零,畢竟是中華大地「民國朝代」的盛時——揚威揚名之時,《推背圖》將其列為一象是必然的。
一、解釋
「讖」解
「大亂平 四夷服」:抗日勝利,二戰結束,世界對中華民國很佩服。「稱兄弟 六七國」:指民國當時和平中的隱患——中共政權,它和世界的紅色政權組成了共產同盟。該隱患和頌的後半部分是對應的。
「六七」:六加七是十三,二戰蘇共打出了十一個紅色政權,加蘇聯、中共蘇維埃是十三個,互稱為共產兄弟。
「頌」解
「烽煙淨盡海無波 稱王稱帝又統和」:講中國的世界環境:二戰結束,中國、世界進入了和平時期,舊國重建、新國誕生。
「烽煙淨盡」:與前兩象的「盡雲煙」、「禍連天」相對。「海無波」:從第四十一象的「海波能使江河濁」來看,「海波」喻指世界大戰,而不是指內戰!所以「海無波」是喻指二戰結束。「稱王」:似指局部稱王、沒有獨立建國的地區,如中共統轄的區域。這在古代看來,是割據的反王,故比喻為「稱王」。「稱帝」:似指有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日本戰後還保留了天皇。「統和」:似指共和制的國家。
「猶有煞星隱西北 未能遍唱太平歌」:講中國境內。「西北」 這裡指陝北。「隱」:中共政權因抗日而表面服從民國,實際隱藏著拚命發展勢力,積極準備內戰。所以「未能遍唱太平歌」,天下未能太平。
「圖」解:雙層字謎
(1)與讖相應,喻「四夷」。一人弓,是「夷」字。
(2)圖中四方,喻中華民國的統一:
東北者,喻偽滿州國。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8月16日,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偽滿州國解體。
東南者,汪精衛偽國民政府,也是在8月16日、日本投降的次日,偽政府宣告解散。
至此,第四十二象「南山有雀北山羅」的分裂局面告終!由此可見:《推背圖》通篇前後呼應,布局嚴謹,不但有深邃的內涵,還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堪稱國學極品!
西南者,顯然喻指中華民國政府,它相對弱小。經過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國軍犧牲慘重,陣亡三百二十萬多人;被日本又封鎖又爛炸,西南政府的國力空了,故相對弱小。
西北者,人高弓大,與頌的「西北煞星」相應,隱喻陝北的中共政權,它趁著抗日,在大後方發展起來,實力最強。四人相對,而未背離,喻中華民國形式上統一,但有隱患……圖中西南、西北的人物畫謎,和本象的「困」卦是絕妙的吻合!
二、解卦:
卦為「困」(圖),下為坎(圖),指水;上為兌(圖),指澤,故稱澤水困。象曰:「水在澤下,萬物不生,喻君子困窮,小人濫盈之象。」正是抗日勝利後的景象:民國軍民浴血奮戰,抵禦外侮而保全了中華國脈,付出了巨大傷亡犧牲而國力空虛;「西北煞星」卻靠種罌粟、製鴉片發展壯大起來……
抗日勝利 四夷敬服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戰爭,它把一百五十萬日軍困在了中國,為二戰的整體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內憂外患的中國,能在國際援助下打敗了日本,能盡數剿滅印緬的數萬日軍,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國的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和終點。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領袖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聯合國宣言》的三大起草國、常任理事國,贏得了世界的敬服。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若沒有中國,假若中國被打敗了……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調往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規模進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合併埃及,斬斷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二戰的前途就不堪設想了!」
易勞逸在《毀滅的種子》一書中說:「如果沒有內戰,如果戰後國民黨能成功地在大陸創建一個穩定的國家,現在的歷史學家將會把國民黨人對日本侵略的抵抗,謳歌成一部大無畏的英雄史詩。」(待續)
——摘編自「《推背圖》歸序全解」博大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