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建築師公會舉行「建築中・生活中」演講
臺中市大臺中建築師公會從9月起,舉辦「建築中・生活中」系列講座,邀請8位中生代建築師分享新建築的思考潮流。該會理事長鄭明裕表示,學生剛畢業時,大家都懷抱著一份理想,在社會磨練多年後,理想所剩無幾;希望透過這些建築人的分享,能再次揚起對專業的熱情,一起改變市容。
臺中市大臺中建築師公會此次邀請的建築師有張景堯、王喆、廖偉立、余曉嵐、王銘顯、戴育澤、姜樂靜、黃明威,在集合住宅、公共建設、公家建築、學校、旅館與木結構不同的建築群中,都有相當的辨識度。
鄭明裕表示,建築師不再只是混凝土的雕塑者,更應該是生活容器的創造師,與造橋鋪路營造是兩回事,因此特別精挑8位建築師,以其擅長的領域來分享案例。
》張景堯:從生活面考慮建築
9月7日,逢甲商圈知名的「希堤微旅」飯店建築師張景堯與台下分享如台南「平均律」(2006完工)、台南「白鷺灣」系列、台南「青硯」(2012完工)、新竹「原見築」(2013年完工)等知名設計案。
其中,「平均律」與「原見築」都與鄰居有相當友善的互動。以「平均律」為例,其位於台南鬧區與成功大學附近,前為15米道路,後為東光國小。基地狹長,面對的不僅是15米東興路,還有一大批具有社區意識的居民,在巷弄中種植了不同的「巷樹」,作為識別。
一幢拔地而起的14樓大型建築勢必對景觀影響巨大,鄰里長因此緊盯建商,居民態度也極不友善。
為了呼應周遭景觀,張景堯將基地四面退縮4至13米,建蔽率降到36.5%,以呼應附近的景觀。最特別的是,在長達115米的建築面上開了一個口,從對面的72巷望過來,是一片藍天,而非一堵高大牆面。
張景堯表示,一個空間考慮效率、運作,只對了一半,消費者的想法占了另外一半,「如果從生活觀點來考量建築,很多規畫都會不一樣。」
該次演講現場擠進了約100位建築相關業者,鄭明裕表示,在台灣房市發展速度減緩之後,也是建築師把土地、生活、手感帶回建築的時刻,接下來到12月底前,還有7場演講,歡迎業界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