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的傳說 欲得周郎顧

文/文逸飛

箏,相傳源自於瑟,是秦地的樂器。

秦國有一個名叫婉無義的人,將一張瑟傳給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為了爭搶這張瑟而把它扯破了,從此成為兩個樂器,所以稱之為「箏」(爭)。

另有一說,箏其實是秦國大將蒙恬製成的,他將原來瑟的二十五弦破開,改良成較為輕巧的十二弦,於是成了今天的箏。

箏的聲音清亮高急,如同秦人剛直的性格;也有人以為,因其音「錚錚然」故名之為「箏」。

相傳,三國時代的東吳大將周瑜,年少英俊,他不僅擅長兵法,且精通音律,人稱他為「周郎」。每當別人奏曲有誤,他都會立刻察覺,回頭一看,時人曰:「曲有誤,周郎顧。」

唐朝詩人李端,便以此典故寫了首詩:

〈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彈奏那金粟絃軸的古箏,
她端坐在玉製的箏枕前,
用纖細潔白的手撥弄著;
只為換取周郎回頭一看,
她時常都故意撥錯了絃。

描寫一名女子為引起所愛之人的注意,故意將弦撥錯。那不諧調的旋律,驚動了正沉醉於樂聲中的「周郎」;只見他下意識地朝彈奏者一看,女子非但不羞赧,反因此計奏效而更加時時「誤拂弦」了。彈箏女婉曲的心思與可愛的模樣躍然紙上。

──摘編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

延伸閱讀
康熙帝詩作欣賞‧〈彈琴峽〉
2017年10月06日 | 7年前
彩繪生活:穿出大嬸的活力
2017年09月29日 | 7年前
欒樹下
2017年09月26日 | 7年前
記得那年月圓時
2017年09月18日 | 7年前
從容淡定的生活
2017年09月12日 | 7年前
兒歌:找新郎
2017年07月26日 | 7年前
敬香
2017年07月10日 | 7年前
福岸
2017年06月25日 | 7年前
斷情方醒
2017年06月15日 | 7年前
救鳥記
2017年05月05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