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本土傳統藝術 民俗藝術薪傳獎得主親授掌中戲
本研習目的在藉由國樂樂曲演奏認識閩南語歌謠,推動閩南語教學,同時培育本縣教師本土傳統藝術之興趣,建立專業能力及相關基礎知識與素養。希望活動期滿,能利用所學回各校推動相關之社團及活動,以達寓教於樂。
課程以聽講、實作方式進行。已是耄耋之齡的吳清發,對薪傳「本土傳統藝術」仍是不遺餘力,他是民俗藝術薪傳獎得主,也是「新樂園掌中戲」本團團主,目前「新樂園掌中戲」共有三團,分別由其三兄弟掌團。他自述,剛開始學掌中戲是為了生活,10多歲就聽從父命學習,很「辛苦」,不過後來也培養出興趣來。
研習課程中展演的劇本是吳蔡玉琴所編,吳蔡玉琴表示,丈夫也是掌中戲出身,夫唱婦隨也練就一身好技藝。對於過去的掌中戲生涯,她也是用一個字形容─「苦」。
更難能可貴的是吳蔡玉琴一家三代均全心投入此次課程。吳蔡玉琴之子吳大維說,他自幼耳濡目染,愛上掌中戲,但父親認為沒前途而嚴厲遏止,直至父親去世他才得以發展興趣吳大維,說掌中戲有很多藝術元素,舉凡服裝、道具、旁白、燈光、音效、舞台、技巧……都要精通。
吳大維進一步表示,掌中戲有很深的內涵,它包含忠、孝、節、義,有很深的教化意義。吳蔡玉琴也說,「不是只有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學掌中戲的孩子也不會變壞。」。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掌中戲具有很大的淑世功能」這一觀點,母子的想法倒是如出一轍。
負責音效的是吳大維之子,他為布袋戲注入了新的元素。他很慶幸,吳大維能支持他發展自己的興趣,因此也熟知掌中戲的技巧,這對於學員的學習也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效用。
18日下午進行成果展演,是學員最雀躍的時刻,大家各盡本分,將一齣一個多小時,改編自王度廬的同名武俠小說〈鶴驚崑崙〉順利展演完畢,雖不如國寶級大師的到位,卻也是有聲有色,有模有樣。
參與的老師們一致認為,掌中戲很有趣,很有內涵,也為現在逐漸式微的掌中戲感到唏噓,期盼自己將來也能為「本土傳統藝術」的傳承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