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賜福 以藝濟世 台灣木雕工藝師高基培
天官賜福 以藝濟世
台灣木雕工藝師高基培
孩提時,木雕工藝師高基培在朴子老街上,觀看老師傅雕刻,看得入神,因而愛上了雕刻。立志以藝濟世「奉獻社會、救度眾生」。學成後,結合在地文化,以雕刻寫歷史回饋鄉里、感化受刑人。更因心中有神,嚮往「神韻」,故而捐出作品義賣,願讓更多人能夠觀賞。
文、圖/蔡上海
木雕工藝師高基培,1971年出生於嘉義縣東石鄉的一個小漁村。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國中畢業後高基培便無法繼續升學,經親友介紹,高基培來到雲林北港拜師學藝,成了雕刻學徒。
然而選擇木雕工藝,卻是緣於興趣使然。記得孩提時,他跟父母親到朴子老街上,看到了一位老師傅正在雕刻,當時看得入神,從此愛上了雕刻—或許是老師傅內在的精神力量,專注流露在熟稔的運刀節奏與肢體的韻律和諧之中的情境,令高基培深受感召,因而結上了不解之緣吧。
學藝期間他跟著師父南奔北走,專事寺廟雕刻。歷經3年4個月的學徒生涯,1990年出師後,成立了木雕刻工作室,朝寺廟、神像雕刻之路邁進。寺廟雕刻之作舉凡神像、神龕、牌樓、結網、目網、神轎、神桌、木匾等作品樣樣拿手,創作遍布雲、嘉等3縣市諸多寺廟。
除了廟宇雕刻之外,高師傅亦從事藝術創作。起初,高基培喜歡使用廢棄物來創作作品,化腐朽為神奇,他想發揮物質的所有可能性。《木雕愛用心 爛柴變黃金》這件作品,即是他將木雕與生活態度交融後的具體實踐。他在多項木雕競賽中獲得佳績,作品曾於東石戶政事務所、朴子市的梅嶺美術館等地展覽,成為嘉義縣市唯一榮獲國家認證的「木雕工藝師」。
結合在地文化 用雕刻寫歷史
20餘年的雕刻經驗,高基培扎下了堅實的木雕基本功,他進而將技藝與在地文化結合,以作品講故事,用雕刻寫歷史。
《追思與新生》,述說著民國44年農曆中秋前夕凌晨,在外傘頂洲發生的事件。
生還者蔡鼎力是高基培的舅舅,他心有餘悸的敘述這件往事,激發高基培創作這件作品,用以追思緬懷故人,作品耗時3個月完成。畫面中,刻畫的正是當時,東石沿海5個村莊出海捕魚,其中60位漁民遭瘋狗浪捲走的情景。
因生長在漁村,對於捕魚與王爺的信仰耳濡目染,帆船與王船,也成了創作題材,如:《端午龍舟競賽》、《年年有餘》。他的另一件創作:一尊威武的老將軍一手執刀、一手高舉大砲的《鐵嘴將軍》,其來自家鄉信仰中心福靈宮所供奉的一尊大砲,號稱「鐵嘴將軍」。他希望透過作品,讓鄉親記得清朝年間村莊械鬥,三家村村民靠著一尊大砲退敵、化險為夷的歷史故事。他也為了幫家鄉發展產業,刻了一座以牛樟木雕成、重約十斤,號稱「台灣最大蚵」的蚵仔。
此外,因有感於921大地震帶來的震撼與災難。高基培雕刻了《921的鐘》,希望民眾能夠居安思危,培養憂患意識。
慈悲為懷 用雕刻感化受刑人
高基培自幼信奉觀世音菩薩,曾夢見菩薩點化他,「奉獻社會、救度眾生」。當時他心想,我又沒錢怎麼救度眾生?菩薩告訴他錢用不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雕刻技藝就是他用不完的錢,「用雕刻濟貧」的菩薩心腸於焉產生。
他經常捐贈作品義賣濟貧,感謝狀琳瑯滿目;機關、團體、學校和親友都有他贈送的作品,深獲各界人士的肯定與讚揚,可說「作品送的,比賣的還多」,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2003年始,高基培受聘為監獄雕刻班老師,每週固定在3所監獄教授受刑人雕刻;課餘之暇,則在東石持續進行創作。這段到監獄教受刑人雕刻的經歷,讓高基培「慈悲為懷」的心油然而生。他發願要用雕刻感化受刑人,期勉受刑人改過自新,出獄後絕不能重回牢籠。還與受刑人共同創作了「九龍圖」,用來昇華他們刺青帶來的罪惡感。
2009年,南鯤鯓代天府大鯤園文史館舉辦的師生木雕展中,一件由雲林監獄典獄長吳中和撰稿,高基培精心細雕、著色,為了受刑人而製作的「生命的樂章」(材質南洋檜木),捐贈給南鯤鯓代天府典藏,場面令人感動。
這些年來,高基培與受刑人亦師亦友,不僅使受刑人受益,高基培更是深感獲益良多。多次的師生聯展與個展更提升了他的創作技藝。2006年代表雲林監獄中區創作比賽榮獲冠軍、全國創作比賽佳作,2006、2007年連續2年榮獲雲林縣文化藝術獎優等獎,2011年更榮獲國家認證「台灣木雕工藝師」。歷經多年的努力,高基培已雕出了一片天與名氣。
心中有神 嚮往「神韻」
慈悲為懷、菩薩心腸的高基培一路行來,總想為人帶來光明與溫暖,創作之念,常是為他。行之有餘,進而又以行動,付出關懷受刑人、以作品義賣助人,「天官賜福」宛如他的寫照。他一步步實踐、擴大,以藝濟世助人的誓願。近日經友人介紹,才得知「神韻晚會」,以神傳文化為主軸,表現了人類過去神傳文化的精髓、演繹人類純正的新文化,集世界一流水平的表演和舞台技術,以正統藝術的形式演繹了真正中華文化,而心嚮往之。因而,提出願意捐出作品《天官賜福》義賣,所得將購票與親友分享,藉以拋磚引玉,支持「神韻」,讓更多人能夠觀賞,殊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