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話題】全球經濟終將「日本化」?

瑞銀的報告顯示,全球各大工業國家的工齡人口將在2005-2020年間觸頂,彷彿日本1990年代的翻版。(網路截圖)
瑞銀的報告顯示,全球各大工業國家的工齡人口將在2005-2020年間觸頂,彷彿日本1990年代的翻版。(網路截圖)

【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
過去五年來,日本人口減少了100萬人,GDP總值萎縮超過2兆美元,經濟學家稱日本的出生率下滑、人口老化,年輕族群數量不夠支撐老年人口,經濟長期萎縮,政府稅收不足,退休金和社會福利支出包袱漸趨沉重,其處境如同被放置了一顆「人口統計的定時炸彈」。

商業內幕網站報導,儘管哈佛大學社會學家布靈頓(Mary Brinton)認為日本是個極端的例子,但瑞銀的研究卻發現,全球各大工業國(含美國在內)的工齡人口占比相繼在2005-2020年之間觸頂,這個狀況很像於1990年代觸頂的日本,按此推算2030年美國或許陷入日本目前的處境。

今年3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預測,若不引進外勞取代退休的嬰兒潮勞工,美國的工齡人口恐在2035年停止增長。

瑞銀在報告中說,「失落的20年」讓日本的名目GDP少有增長,而全球經濟「日本化」(Japanization)所引起的長期低增長和低通脹趨勢,近年已開始吸引投資人的目光。

30年前,日本經歷了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崩盤,已長期重創民眾和企業的信心。時至今日,日本面臨的經濟挑戰反而多與勞動市場僵化的結構有關──日本勞工的工時太長、經常過勞,但社會環境卻排斥引進外勞,與美國許多企業提供彈性上班、縮短工時和鼓勵移民的作法迥異。

2012年,日本安倍首相第二度上任後推出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吸引民間投資的「安倍三支箭」或「安倍經濟學」,但至今成效依然不彰。5月份在京都的調查發現,2/3的民眾對安倍的新政感到失望。NHK電視台的民調也發現,75%-80%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感受到「安倍經濟學」的好處。

根據路透社5月的調查,70%的日本企業不認為通縮威脅解除,較1月調查時的48%大幅提高,此外還有79%的企業預期今、明兩年通縮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富比世》文章稱,債務包袱沉重的歐洲和美國經濟不會崩潰,但會步入日本1990年代以後經歷的長期停滯,從而拖累新興市場,全球經濟正朝向「日本化」之路邁進。

該文章認為,美國在2000和2010年代的經濟現象與日本1980和1990年代頗為類似,同樣經歷住宅和商業地產的泡沫崩潰,其後出現大量的貨幣和財政寬鬆,以避免經濟墜入懸崖,但卻無法刺激長期經濟增長,只換得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

二者不同的地方有三個,其一是美國央行FED獨立於美國政府,政策的反應速度快於日本央行。其二是美國的銀行體系也較日本體系健全,透過價格機制的調整即可緩解危機。

第三個不利之處在於美國民眾儲蓄率過低,今年3月僅達5.9%,遠低於日本在1991年房市崩盤的20%附近。換言之,當經濟風暴來臨時,美國消費者恐將承受更大的衝擊。
延伸閱讀
陸老齡化加劇 三年後老人逾2.5億
2017年03月08日 | 7年前
川普為美國又帶回8,000個工作機會
2016年12月29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