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刧! 一年1200萬噸塑膠垃圾入海

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傷害,許多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或被塑膠纏繞而痛苦死亡。(擷自網路影片)
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傷害,許多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或被塑膠纏繞而痛苦死亡。(擷自網路影片)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每年高達1,2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許多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或被塑膠纏繞而痛苦死亡,最常見是在海龜與鯨豚胃中發現破碎的塑膠袋。綠色和平、重新思考協會(RE-THINK)與One Brown Planet響應6月8日世界海洋日,將於週六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怒海控塑》(A Plastic Ocean)電影首映,希望透過影片讓民眾感受塑膠廢棄物對海洋生態所造成的嚴重傷害。

綠色和平表示,環保署推動塑膠袋收費已有一段時間,但台灣每年塑膠袋用量仍高達180億個,以袋長30公分小紅白袋計算,可繞地球近135圈,且單個塑膠袋得百年才能分解。環保署2018年進一步限制塑膠購物袋使用,民眾若不改依賴塑膠製品的習慣,塑膠垃圾將繼續成長。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說,源頭減塑,從生活中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隨身帶著環保袋和餐具,再加上末端「撿塑」,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減少塑膠垃圾。

重新思考協會與綠色和平曾發起多場淨灘活動,發現廢棄物超過九成都是塑膠製品。科學家估算以現在塑膠製品使用與丟棄的速度,到2050年,99%的海鳥都會吃到塑膠,塑膠垃圾會傷害超過600種海洋生物,其中15%會因攝食或纏繞塑膠而瀕危。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愛海小旅行」海洋廢棄物資訊平台統計分析,2016年廢棄物材質以塑膠為主(占90.3%),廢棄物用途則以飲食包裝(78.2%)與漁業行為(11.1%)為主。若分析長達12年的監測大數據,塑膠袋、吸管、打火機等上榜廢棄物,都不是環保署公告應回收項目。

《怒海控塑》主要描述一位追尋藍鯨蹤跡的記者,意外地發現原本被認定是純淨的海洋,卻潛藏許多清不完的塑膠廢棄物,於是轉向追查塑膠源頭,花了4年,走訪全球2千多個地方,試圖找出全球各地塑膠廢棄物的最大凶手。電影放映後,力行7天減塑的台客劇場導演林冠廷將分享自身經驗,並與重新思考協會共同創辦人黃之揚探討如何克服對塑膠便利性的過度依賴

延伸閱讀
環保蟑螂濫倒 桃檢偵破起訴69人
2017年03月17日 | 7年前
陸船團侵我海域濫捕 行徑如土匪
2016年11月2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