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青年長期失業 引發國安疑慮
美國網路雜誌《Slate》4月一篇葛瑞巴爾(Henry Grabar)的文章提到,「就業」是法國選民長期最關注的問題,法國失業率逾10%、青年失業率約1/4。然而,如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柯恩(Roger Cohen)的評論:「法國事實上在結構性地選擇了失業。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對這個模式的執念很強,誠實的討論往往是禁忌。」點出了改革的困境。
法國勞動力的效率雖然與美國或德國不相上下,然而,法國人不願意工作太長時間。所謂「政府保護勞工」的法規,使得僱主不太願意招募新人。結果是,該國的臨時聘用率遠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年輕人得到全職工作前經歷了好幾年的階段性工作或實習。
葛瑞巴爾特別提到法國郊區的現狀,結構性失業下最痛苦的二大族群是「年輕人,以及第一、二代移民」,這兩部分人構成了法國長久的下層社會,而且兩個族群多有重疊。
法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大約是25%,在陷入困境的郊區,這個數據是一般就業情況,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對他們來說,在人生的黃金30年沒有所謂「地鐵、工作、睡覺」的職業折磨。
此外,郊區的文化隔離與經濟剝奪,已經使得成百上千的法國年輕人前往敘利亞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打仗。依迄今能收集到的最新數據,法國2015年共有424次有關恐怖主義的逮捕行動,其數量相當於德國、英國、比利時及西班牙的總合。
勇氣、立法支持、挑戰工會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歐洲中心訪問《紐約時報》前巴黎分社社長、現任英國分社社長厄蘭格(Steven Erlanger)對法國改革的看法。他說,法國有嚴重、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但領導人必須有勇氣、得到立法支持,而且願意挑戰小而有力的工會拑制才行。
首先,法國的結構性失業太高,因為這個體系給已有全職工作者很高的報酬,但是年輕人只能從一個臨時工作換到另一個,長期處於不穩定中,這是「對青年的羞辱」。總體來看,法國經濟成長低迷、退休年齡低、高齡化、發放社會福利及退休金慷慨。事實是,法國已無法創造足夠的財富支撐其龐大的社會系統。
在結構性失業中,唯一的保障的是當上公務員。厄蘭格說,政府支出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半,財政及累積的赤字過高,但是受到保護的官僚太多,人均公務員數太高,長期的混亂滋養了對政治的厭惡,及對極端主義的幻想。
馬克宏的困境
去年夏天,法國總統歐蘭德推動鬆綁勞力市場的法規,但引發了工會的嚴重抗爭,已有職位的勞工拒絕放棄他們的福利。歐蘭德的施政滿意度僅剩4%,他未能兌現失業率降到個位數的承諾,因此放棄競選連任。
前進黨候選人馬克宏擔任經濟部長時,曾推動一系列改革計畫,這些措施因此被稱為「馬克宏法」。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此表示歡迎,但認為還需要更多改革。
自稱中間派的馬克宏提出節省預算、降低企業稅率、降低社會安全稅、讓每週工作35個小時的法規更有彈性、維持退休年齡為62歲等右派政見,希望提高企業投資的意願,而他的社會政策仍脫胎於左派。
對手瑪琳.雷朋質問,為何馬克宏擔任經濟部長時不改革?質疑若他當選也很難真正改革。
「極右」的雷朋?
多數媒體形容民族陣線的瑪琳.雷朋是「極右派」,雷朋強烈拒絕這個標籤。雷朋主張的「聰明保護主義」令人想起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的口號。
她主張重拾邊境主權、公部門合約優先考量法國公司、對僱用外國勞工的公司課稅,使公民得以優先被錄用。可是同時,雷朋也提出維持每週工時35個小時制,甚至將退休年齡降至60歲等,吸納左派支持者的主張。
雖然近來的民調顯示,馬克宏可能以60%對40%輕鬆擊敗雷朋,不過曾經準確預測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的法國物理學家加蘭(Serge Galam)認為雷朋完全有可能當選,因為民調都忽略「棄權」這個重要因素。
據加蘭所屬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第二輪選舉的棄權率可能高達30%。加蘭指的「差異化棄權」(Differentiated abstention)係民調中表達投票意向與實際投票的差距。
他說,第一輪投給雷朋的選民幾乎不可能在第二輪投票投給馬克宏,這構成了雷朋的基本盤。同樣不可能的是:所有反對雷朋的選民都在第二輪支持馬克宏,起碼極左及保守派的選民都不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