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畢昇活字印刷 師大:證實中國發明
台師大團隊利用3D列印塑膠活字,再加工變泥活字,印證宋朝畢昇的泥活字版印刷術可行,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台師大團隊依製造活字、字盤、檢字、排版、刷印到還字等印刷程序,模擬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過程。今年也拿到2項專利,包括製作畢昇泥活字的方法,另一個則是手提裝置的教具,可以讓大眾實際體驗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術,也可排版、印刷。
過去曾有陸媒體提到,韓國人主張發明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徐照夫說,韓國主張的是金屬活字,和中國古代的泥活字並不相同。
台師大圖傳系兼任副教授徐照夫提到,在上印刷科技史課程時,探討世界最早的活字版印刷術,都會提到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但沈括的著作和泥活字版印刷術相差40年,且非親眼所見,而是經過傳述,因此無法得知印製過程中應有的要件,後代雖有專家學者模仿印製,但都和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有些差異。
據《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版印刷術在製造活字時,「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這次實驗用3D列印機輸出薄如錢唇的塑膠活字,再翻製成母膜,之後以溼陶土翻製成膠泥活字,經陰乾、修邊後,放在炭火中燒烤或電爐處理,達到不會壓碎的程度就成為泥活字。
在排版時,團隊用炭火爐當熱源,發現泥活字放在上面不會傾倒,且可任意滑動,因此具有多種形狀的排列功能,這是後來的木活字印刷或鉛活字印刷不易實現的版面設計功能,但此技術並未在沈括的記載中或歷代考證中出現,徐照夫推測畢昇未利用泥活字印製整頁作品,可能因為他是平民,沒能力印製成書,也因此無成品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