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敘利亞 謀攻朝鮮 川普用兵之道解析

【記者王和/報導】
對國際局勢而言,過去一星期無疑是歷史性的7天,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對外政策基本上,處於進取和收縮的週期循環,老布什發動海灣戰爭,克林頓時代相對平靜,911事件後美國進入反恐模式,並發展出對外政策上的「布什主義」,隨後奧巴馬時代又收縮,川普以「美國優先」口號當選,但上任後發現美國無法對國際爭端置身事外,但面對眾多延續多年,但目前已必須解決的外交難題,他將不得不發展出「川普主義」。

川普參選前是政治素人,對外交、軍事這些攸關國安的事情可以說經驗極少,競選中也沒少鬧笑話。不過好在他主打的是「美國優先」的國內政策,外交政策並非重點。他在上任後顯然發現美國在國際上擔負重任,但他仍然抗拒這一角色,就在4月4日,他還公開宣稱:「我不是也不願當世界總統,我是美國總統」。

但在兩天後的4月6日,他開新聞會宣布自己下令對敘利亞發動空襲,並在最後以「天祐美國和全世界」作為結尾。4月4日敘利亞發生的一場化武襲擊改變了川普,在過去一個星期,令美國的外交政策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衝擊中、美、俄關係和中東、東亞局勢。這一變化對目前正處在轉型期的世界將有深遠影響。

敘利亞空襲後媒體的焦點,從川普備受阻撓的國內事務一下轉向國際事務,「川普主義」(trump doctrine)成為高頻關鍵詞,這個和911後的「布什主義」相對應。但從某種意義上,正如《紐約時報》總結的「川普主義」,目前就是「不遵循任何主義」,但隨著時間的演變「川普主義」將自然成型,目前看已露出一些端倪。

以實力求和平:敘利亞篇

語出里根的「以實力求和平」是川普當選前一天,即通過兩名顧問提出的外交政策支柱之一。川普上任後高調宣布將大增美國軍費,恢復12艘航母的規模,聲言要讓美國「國威遠揚」。但很多人認為他只是說說而已,俄羅斯、朝鮮都不斷的小動作,試圖「考驗考驗」川普,上任後忙於內政的川普,似乎無暇他顧,也無意他顧。

僅僅一個星期之前,俄羅斯在敘利亞看起來有「一手好牌」。普京扶持的阿薩德,似乎已經鎖定在敘利亞內戰中的勝利,美國外交官也公開表示,阿薩德的去留「由敘利亞人民」決定,「得票率」曾高達99%的阿薩德看起來將繼續掌權,而俄羅斯海軍,也將「虎視」地中海——普京大帝的輝煌,已經邁出堅定的第一步。

不過「牌局」在當地時間4月7日凌晨,美軍發射59枚戰斧巡航導彈,摧毀敘利亞的一個空軍基地後風雲突變。俄羅斯緊急做出姿態,中止俄美敘利亞溝通熱線,並派軍艦駛向攻擊敘利亞的美軍戰艦所在海域。不過這恐怕也只能是姿態而已,英國前駐俄大使Andrew Wood問道:「俄羅斯準備怎麼做?攻擊美軍戰艦嗎?」

Andrew Wood表示,普京發現一手好牌有爛在手中的危險:美軍導彈攻擊防不勝防,為了保護阿薩德而直接攻擊美軍戰艦?不可想像。繼續挺阿薩德?進一步陷入國際孤立。尋找阿薩德的替代人選?他能掌控敘利亞政府嗎?他能為伊朗所接受嗎——伊朗支持阿薩德很大程度,是因為想在敘利亞維持什葉派掌權的現狀。

儘管普京的不滿寫在臉上,但在美國的實力面前,他似乎也別無選擇,他星期三會見了他曾經聲言不會見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對敘利亞的未來,普京可能不得不放棄獨霸的想法,美國介入後敘利亞戰事已無法速戰速決,俄羅斯國內恐襲在增加,而普京將面臨選舉,他或許不得不和美國及西方合作謀求敘利亞真正和平。

以膽量逼讓步:俄羅斯篇

川普一直聲稱自己很「強勢」,但上任後內政方面的種種亂局讓人很難把他和「強勢」聯繫起來。和之前的總統一樣,在內政受阻後,他在自己能「獨斷專行」的國際舞臺上用59枚戰斧導彈打開了局面。這一行動令外界相當驚訝!因為這是奧巴馬在敘利亞內戰6年中一直沒有跨過的「線」,而且近乎直接挑戰強人普京。

冷戰期間古巴導彈危機時,肯尼迪總統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比膽量」,最終以蘇聯先讓步告終。過去數年中,奧巴馬政府不願使用「硬實力」,讓俄羅斯在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等,事件上嚐到了勝利的甜頭。普京原本希望這種狀況在川普上臺後,能夠持續甚至在美國重回「孤立主義」後重建帝國的輝煌。

但「命運」讓美俄再次站在衝向對方的「戰車」上,而普京和川普都是想顯現自己強勢的領導人,他們誰會退讓?在美軍攻敘導彈讓兩人的隔空「惺惺相惜」結束後,川普政府對俄羅斯展現出出乎意外的強硬,面對這種情況,普京發現自己的選項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多,而且除了敘利亞外,其他的戰略也將受到衝擊。

在東歐,儘管吞併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已經成為定局,但俄羅斯任何希望以自身武力為後盾,與美國和北約達成戰略「大妥協」的希望,已經越來越渺茫。隨著川普的外交政策漸歸「主流」,某種意義上繼續原本的「干涉主義」,俄羅斯向西歐戰略滲透或者通過敘利亞,在地中海進行戰略突圍的希望也漸成泡影。

對於川普,原本的孤立主義,傾向讓盟友和全球小國(如烏克蘭)憂心忡忡,敘利亞的炸彈雖然讓美國與俄羅斯關係來到「新低」,但卻贏回北約盟友土耳其的「心」——土俄關係去年回暖的部分原因是雙方都和歐美交惡,但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和俄羅斯立場相反。更不用說海灣地區財大氣粗的阿拉伯國家的「一片歡呼」。

兵者 詭道也:朝鮮篇

川普外交政策的「不可預見性」曾被對手抨擊,也讓盟友不安。但對於美國的對手,這種「不可預見性」某種意義上反而成為了一種優勢,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川普恰恰讓對手摸不到他的行事方式和底線,而這種狀態在對付朝鮮金正恩這樣的「狂人」獨裁者,時顯得很有效——當然也很危險。

和敘利亞相比,朝鮮顯然要複雜的多。朝鮮軍力雖然「成事不足」,絕對無法戰勝美韓,但「敗事有餘」,在開戰後朝鮮通過最原始的火砲給緊鄰的韓國,包括首爾,造成巨大的傷害並非不可能,更不用說朝鮮基本上可以確定有核武,儘管能否用於任何實戰的情況還是巨大的問號,但僅僅爆炸後的核污染就讓鄰國心驚。

不戰「養虎為患」,戰則「投鼠忌器」,成為朝鮮在過去10多年中,在中共的庇護和暗中支持下,得以把美國玩兒的「團團轉」的根本原因。但正如大陸某軍事「專家」說的,令外界難以捉摸的「外行」,川普如今反而成了美國對付掌權後似乎肆無忌憚,不按常理出牌的金正恩的「秘密武器」。所謂「兵者,詭道也」。

川普11日接受採訪時說,正在向朝鮮派出「無敵艦隊」,並說「我們有潛艇。非常強大。比航母強大得多。」相比主要在於提供「畫面感」的航母,潛艇屬於「詭道」,也更容易「出鞘」。目前還不清楚川普是否只是在嚇唬朝鮮,但之前一直稱,川普只是嚇唬人的大陸專家目前已經轉向,說美國這次「是要來真的」了。

美國「國家評論」網站發文分析說,「卡爾.文森」號航母近期「北上」朝鮮半島,並非只是為了向平壤乃至北京展示武力,而是真正的軍事戰略的轉變,奧巴馬停留在口頭上的「亞太再平衡」,在川普這裡已經轉化為行動。從戰術角度看,儘管美國攻擊朝鮮可能性仍很小,但航母轉向無疑是在為可能的戰爭進行軍事集結。

將貿易武器化:中國篇

川普依靠反「政治正確」走入白宮,在初登國際舞臺時,他也基本上不按外交禮儀行事。同時,因為他是商人出身,一直不避諱大談「利益」,不恥於宣揚佔到便宜,口頭禪是不能再讓其他國家「佔我們的便宜」,一反之前美國總統總是將道義放在嘴邊的「政治正確」。這可能也將造就他獨特的「川普主義」特色。

這點目前集中表現在他對中美關係的處理上。他競選中一直猛批中共當局,並揚言上任第一天就祭出關稅和貿易懲罰措施。上任後雖然不再這樣說了,但一直很直接了當的,將「貿易」當作和北京打交道過程中的「胡蘿蔔」和「大棒」。在目前最緊迫的熱點,朝鮮問題上,他持續不斷的用「貿易」來敲打北京當局。

迄今為止,川普極少談及人權,讓關注中國人權的人士有些失望。不過正如川普面對的是前任留下的美國幾乎全方位失敗的「外交」,這也體現在美中關係上,各種人權對話,對中共基本上毫無用處。川普目前的策略或許主要是出於商人的特點,但未來可能會發現,直接用利益施壓,對只認利益者才真有效果。

本來,用「貿易」當武器,中共最為嫻熟,每筆大額訂單,都可能成為其逼迫其他國家在攸關「政權利益」的問題上,讓步或噤聲的武器。但如今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週期,外匯儲備不斷減少,北京已不再「財大氣粗」,和美國貿易戰已是「不能承受之重」,這反而讓「重利不重義」的商人川普,成為其頭疼的對手。

當然川普的「利益」策略也難免會踢到鐵板,純粹「利益」的考量也難免會出現收穫短期利益,但失去長遠利益的可能。不過「川普主義」目前還遠未定型,一些做法的效果也還有待時間考驗,但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川普在敘利亞和朝鮮問題上的舉動,無疑在國際舞臺昭告天下:「城裡來了新警長」。◇ 
延伸閱讀
施壓北韓 川普和習近平有大交易
2017年04月14日 | 7年前
美截獲敘軍通訊 曝準備化武攻擊
2017年04月14日 | 7年前
施壓北韓 川普和習近平有大交易
2017年04月14日 | 7年前
貨幣操縱 川普政府不列中國
2017年04月13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