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中醫拔牙不痛不出血
現代化的齒科,儀器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先進,許多齒科診所都擁有CT,用以拍攝口腔牙齒四周,並且電腦化了,醫生可以立即根據拍攝儀器,看到患者口腔中所有問題。因此,病患也幾乎對這種非常現代化的診所或醫院趨之若鶩,都願意去這種診所或醫院看牙、補牙、拔牙、植牙……
的確,現代化的牙醫診所給患者多了一層保障,治錯牙的機會減少了很多。
可是,有沒有人知道,在中國和台灣,至今仍然可能在民間保存了一種特殊拔牙方式?它完全不需要精密儀器。
2012年九月,筆者在台灣舉辦的「未來科學研討會」中,聽到一位女士講述她幼年時的一次拔牙經驗。
「……以為拔牙都是不痛的。沒想到成年後的第一次拔牙經驗,恐怖極了;明明打了麻藥,應該不痛才對,可還是那麼痛,還是那麼可怕。拔完了,怕會出血不止,還用棉花坨塞在拔牙的地方,超過半小時之後才可以取下棉花。」她幼年時,在鄉下拔牙,看的是一位老郎中;老先生就用手在口腔裡巡一巡,問是不是這顆牙痛、是不是那顆牙痛,手上已經取下一顆壞牙了,也不痛也不出血。 真是太神奇了。
《轉法輪》書中記載一個民間醫生拔牙的故事,大意說,用黃藥水隔著腮幫子對著壞牙,嘬一口黃藥水的氣,那藥水沒怎麼消耗,然後用火柴棍兒一撥拉,壞牙就下來了,也不痛也不出血。
馬尿浸茄根
古時傳統的醫學書籍有沒有記載拔牙的處方?有。
《本草綱目》記載,《鮑氏方》有拔牙之方,只要將馬尿浸茄根三日,再晒炒為末,在用之時,點牙即落。
這樣的方式為什麼能拔牙呢?
茄子經常被應用於牙科病痛的治法中,例如《海上名方》治金瘡、牙痛,以乾燥的秋茄花,燒研成末塗在痛處,立止牙痛;《海上名方》治牙齒痛,用茄根搗汁,頻頻塗之,另以陳茄樹燒灰敷,先以露蜂房煎湯漱過;《仁存方》用茄蒂燒灰摻之治風蛀牙痛,或加細辛末等分,每日用之;《海上名方》治療牙齒腫痛,用隔年糟茄,燒灰,頻頻乾擦,立刻見效;《摘玄方》用黃茄種燒灰,擦蟲(蛀)牙疼痛,有效。
綜以上所見牙痛的治療處方,茄子是滿有作用的。茄子不但有止牙痛的作用,還有常被用在其他如磕撲青腫、墜損跌撲等等,推測茄子應該有麻醉止痛的效果。大多數人們都怕拔牙的痛,用茄子的確有見地啊。
馬尿的作用
在這個拔牙方裡面,馬尿的作用是什麼呢?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馬尿治癥瘕有驗。理由是:「按祖台之《志怪》云:昔奴死剖之,得一白鱉,赤眼仍活。以諸藥納口中,終不死。有人乘白馬觀之,馬尿墮鱉而鱉縮。遂以灌之,即化成水。其人乃服白馬尿而疾愈。此其徵效也。」
血之積為癥,氣之聚為瘕;都是現代所謂之腫瘤。有一種腫瘤病,叫作「鱉癥」,可用白馬尿治療。原來,白馬尿的藥效是:破癥堅積聚。
牙壞了幾乎一定發炎,和腫瘤的腫硬發炎類似,用馬尿軟化它,利於拔出。又有茄根止痛,拔牙就容易多了。
「未來科學研討會」上,那個拔牙的例子,處方沒有流傳下來,無法推測究竟用了什麼藥方;從古書記載的這一些牙科用方,對中國傳統治牙病或許能有一點了解。
其實,整個中醫的系統都是很不同於現代西方醫學的,不能因為中醫沒有使用同一把「科學的尺」量測,就說它的尺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