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腹瀉致死 幼兒不可輕忽

輪狀病毒腸胃炎可能造成嬰幼兒住院,若未經治療,可 能會嚴重脫水、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失衡,甚至死亡 。(中央社)
輪狀病毒腸胃炎可能造成嬰幼兒住院,若未經治療,可 能會嚴重脫水、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失衡,甚至死亡 。(中央社)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因腹瀉而死亡的案例高達45萬人,其中因輪狀病毒感染比例占最大宗。一名一歲多的男童感染輪狀病毒,初期出現嘔吐、拉肚子,無法吃喝,第2天出現反覆高燒與抽筋、心跳加快,皮膚血液循環不佳,就醫時男童呼吸急促且血壓偏低,緊急插管用呼吸器輔助呼吸,同時給予點滴與強心劑靜脈注射,才保住性命。醫師說,嬰兒出生6個月即進入輪狀病毒感染高峰期,寶寶出生6週後,接種口服疫苗,減少病毒暴露的風險。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說,過去在輪狀病毒感染型別中,常見輪狀病毒型別占八成左右的比例,而近年來各國有愈來愈多新的變異型別出現的趨勢,顯示輪狀病毒具有高度變異性且型別越來越多元。

他說,輪狀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為糞口傳染,主要是經由受到汙染的物體表面進行傳播,通常受到感染的幼兒,每1cc的糞便就含有10的10次方至11次方病毒例子,最少10顆就會讓新生兒致病。在國內一年四季皆可發現有輪狀病毒的感染病例,嬰兒出生後即暴露在感染風險中,6個月大開始進入感染高峰期,5歲以下幾乎每位兒童都至少會感染過一次,新生兒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在台灣有少數死亡案例,但造成兒童嚴重急性腸胃炎住院案例有高達三成以上是輪狀病毒造成的,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提醒,6個月開始是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高峰期,且輪狀病毒具有高傳染性的特性,除了透過改善衛生環境外,目前市面上已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輪狀病毒感染,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新生兒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