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閱讀過時嗎?紙本書完勝電子載具
愛書的人會有這樣的體驗:雖然網路時代有各色電子書可下載到輕輕薄薄的閱讀器,搜尋網路版本也很容易,但一本書還是要拿到手裡閱讀才踏實。
於是,他們背著結結實實的淘書成果回家,等待包裹寄上門時書香盈袖的喜悅。這種偏好,有時會招來家人皺眉抱怨……
當今很多成功人士在網路上營建「數字王國」,但在閱讀這件事上,他們卻選擇傳統的紙本閱讀。談及為什麼,有位美國創業家這樣說,看電子書很容易連看的書名都忘掉。
傳統紙本書到底好在哪?或許很難給出一個明晰的回答,但很多研究確已發現,從閱讀理解、長久記憶、兒童認知發展、對睡眠和身心健康的影響等方面來看,古老的閱讀方式是全方位的大贏家。
據《科學美國人》(SciAm)雜誌介紹,測試研究、問卷調查和消費者報告都表明,人們在電子閱讀中,很難充分體會到紙質閱讀帶來的觸感、方位等體驗,數字閱讀長文本也不夠直觀,由此會產生理解障礙。
紙質故事書 攸關兒童認知發育
眾所周知,陪孩子讀書、給他們講故事對孩子成長十分有益。但各種書原來「生而不平等」!《紐約時報》2014年曾刊文探討用電子閱讀器給孩子讀故事的問題。
研究發現,聽家長讀電子書的3~5歲兒童,閱讀理解分數低於聽傳統紙本書的兒童。原因是講、聽故事者都很難不受電子設備干擾,他們會花時間去關注電子設備使用問題,諸如手怎麼拿、按哪裡翻頁等,難以專心解釋和討論故事的元素和語言。
而閱讀中討論故事的關鍵點和概念——專家稱之為「對話性閱讀」,對孩子閱讀理解力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參與研究的坦普爾大學心理學教授赫什—帕賽克(Kathy Hirsh-Pasek)博士表示:「我們給孩子讀書所真正追求的就是激發對話;如果那本書有干擾對話的東西,比如故事中間插進個遊戲,就不如老式圖書有優勢了。」
孩子自己過早養成看電子設備的習慣,或許面臨更大的風險。
前幾年有個廣為傳看的影片:一個1歲小女孩用看iPad的方式去看雜誌,怎麼用手指滑、戳頁面都不奏效,她用手指戳戳大腿,發現不是手指有問題,於是回去抱iPad。她的父親說,女兒有概念了,雜誌就是個不好使的iPad。他感慨:「我1歲女兒的操作系統(OS),有一部分是賈伯斯編寫的。」
紙質品給人直覺認知 容易牢記
很多新老研究都得出一致結論,紙本讓人理解得更好。英國實驗心理學學者嘉蘭德(Kate Garland)2003年的研究更提出,不同的媒介不僅影響閱讀理解,更影響長期記憶。
嘉蘭德和同事讓50名大學生分別通過電腦和小冊子閱讀經濟學入門材料,20分鐘後,讓學生做多選題。雖然兩組學生答得同樣好,但在記憶方式上大相逕庭。據分析,紙本閱讀觸動直覺,讓學生直接獲得認知(knowing),電子閱讀的學生們則只是努力記憶(remembering)。
他們發現,閱讀紙本的學生讀得更快、理解更透澈。至於紙質品在人類認知中究竟是怎樣的作用機制?研究者也無法解釋。
不管怎樣,多國調查問卷都反映出,多數學生讀紙質文本時更專心。神經科學研究則發現,紙質廣告閱讀更輕鬆,且給人印象更深刻。
市場心理調研公司TrueImpact在一項研究中,比較了數字廣告(電子郵件與電視廣告)和紙質廣告的效果。並發現,直投上門的宣傳品看起來更不費神,且品牌記憶效果好得多。論「購買動力」與「認知負擔」的比率,紙質廣告得分1.3,數字廣告只得0.8。
無藍光刺激 印刷品更益睡眠
如果你想改善睡眠,睡前還是閱讀紙本書為好。很多研究證實,睡前盯著液晶螢幕看,其發散出的藍光會干擾松果體分泌助眠的褪黑激素,從而影響入睡。
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明確提出,閱讀電子書對「整體健康、頭腦清醒和生物鐘有不利影響,而生物鐘能使睡眠節律與外界時間同步」。
該院睡眠醫學系的神經科學家張教授(Anne-Marie Chang)介紹,「和閱讀印刷書籍時相比,參與者閱讀液晶螢幕電子書時需要更久入眠,睡意不足,褪黑激素分泌減少,晝夜節律延遲,次日早晨不容易醒。」
總體來看,讀電子書者入睡更晚,早上醒來覺得更累,REM(快速動眼期)睡眠時間比較短。REM睡眠發生在入睡後不久和醒來前,是容易做夢的時段。REM睡眠充足可促進記憶、使反應敏捷,如不充足,就是睡8小時也會感到沒休息好。
久盯螢幕 耗神傷眼損害心腦
電子閱讀不容易理解和記憶,應和看螢幕更耗神有關。電子書使用的電子墨水已無傷眼睛,不過,即便是無輻射的液晶螢幕,也會引發電腦視覺綜合症(CVS),症狀是眼睛乾澀、視覺疲勞等。這一方面是因為光線直射臉上,另外也是由於螢幕距離眼睛一般比書遠,眼球肌肉會感到勞累。
一些研究甚而提出,久盯螢幕可能折壽。如《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2011年刊發的研究顯示,每天盯螢幕4小時,心臟病、腦中風風險比盯2小時的人加倍,死亡風險也增一半。學者分析說,這不能歸咎於螢幕,久坐不動才是主因。無論怎麼說,一本輕軟的紙本書,都是外出漫步時隨身攜帶的好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