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中國社會底層的日子越來越艱難
12月17日,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在北京以「中國經濟的創新突圍」為題的講座中指出,現在中國大陸處於世界經濟格局中三明治的夾層。金字塔底部的眾多人口,卻承受着過去從未經歷過的競爭壓力,日子越來越艱難。
周其仁認為,G7國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的獨到性優勢一直都在,而中國大陸的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也還沒形成獨到性優勢。同時,印度、越南逐漸開放,成本比我們更低。所以,當初全球經濟是一貧一富兩個海平面,現在是一個三明治,中國大陸夾在中間。
周其仁指出,獨到性優勢還不明顯的時候,還得靠成本優勢,最重要的是繼續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體制成本。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限制條件,也都有機會空間,關鍵是要把機會真正開發出來。但無論抓哪個機會,都離不開創新。如果沒有創新,經濟就很平庸。
周其仁強調,讓有厲害想法的人湊到一起,才能創新。發明家、支撐技術、智慧財產權保護、投融資、工匠、企業家,一個也不能少。少了一個,有很多事情只能半途而廢。這群人要有一個氛圍,就是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這個中間有一個人物非常重要,就是能夠跨界的橋樑式人物,能夠跟工程師對話、跟科學家對話、跟政府對話、跟企業家對話。中國經濟到今天,不創新是走不出去的。
中國大陸底層人的生活觸目驚心
據中國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0.4%的人占有中國70%的財富。旅美學家何清漣女士分析說,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社會財富向擁有權力的執政階層全面傾斜,中共政府已經成為一個自利型政治集團。然而,處於金字塔底層的人生活觸目驚心。據報導,大陸的大都市和縣城農村相比,商業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相差甚遠,無數年輕人離開家鄉、湧入大都市,以期改變生活現狀。但是,高房價和戶籍制度又令他們幾乎夢碎,這把很多打工者又趕出大城市,或者他們的下一代再次往復他們的故事。
另外,大陸的高成本教育,又導致家庭收入成為進入大學的一個門檻、貧窮家庭的大學入學率大幅下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在1978年~2005年間,北京大學的農村學生人數越來越少。80年代中後期,北京大學內來自農村的學生占30%;90年代後期人數比例開始下降;2000年後僅占到10%左右。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曾在微博發帖分析稱,大陸經濟蕭條與樓市泡沫加劇中國社會結構震盪,上層重新洗牌,而一個龐大底層社會的形成並日益固化已是事實。
網民跟帖表示,中國大陸的政經問題已從積重難返到了開始裂變,「底層的柴火越積越多,早晚是一把烈火」。
孫立平教授近年來頻頻就中國政治及社會危機發表敏感言論,強調解決中國當前各方面的困境和問題,實現真正的政治體制上的變革才是唯一出路。只有在新的體制下,才可能解決經濟的轉型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進步和公平正義。這些敏感言論與習近平當局近期一再釋放的危機和變局信號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