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劇院播下美學種子 陸府培育藝角之友
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後,廣闊的一樓交由5個企業單位,以角落為各自活動場域。其中僅有「藝角」一家為台中在地企業所經營,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進行美學種子的長期培育,希望能成為中部藝術資源的平台。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在「藝角」定期舉行展覽、講座,並提供免費書籍供民眾閱讀,例如:英國男高音Ian Bostridge在上週演出舒伯特《冬之旅》,他所撰寫的《舒伯特的冬之旅》也同時在「藝角」可以見到。此外,在「藝角」還可以讀到各種版本的伊東豊雄傳記與其他藝術類型雜誌。
該基金會藝術企劃陳昱潔表示,「藝角」的空間規劃是以休息、閱讀為出發點,也是一樓進駐團隊中唯一的非營利空間。
為了配合國家歌劇院的建築理念,「藝角」採用木、藤等材質的傢俱,現場藤椅多來自北歐古董傢俱,有的年紀長達50年,搭配上Swedese Breeze有力道卻帶詩意的紅銅桌,令人流連。
台中非台北 藝文特色大不同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長期在藝術領域耕耘,面對國家歌劇院開幕以來的藝文表演紛爭,陳昱潔表示,台灣北、中、南的藝文市場都不太相同,台中藝文市場的特色就是小而發散的社群在各區支撐著,要像北高迅速聚集成市,難度較高。
陳昱潔分析,台北為首善之區,資源豐富,藝文活動傳播容易,學生、青年參與者眾,形成風氣;台南的藝文活動多集中在老城街道上,例如國華街,在觀光客中有一定口碑;而高雄則在市政府大力挹注下,高美館、駁二特區長年有藝文活動,培養在地藝文風成效明顯。
「藝術的發展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本身是音樂人的陳昱潔表示,在台中的東海、靜宜、亞洲等大學都離市中心有一大段距離,要大面向的整合青年藝文風氣,並不容易。
此外,陳昱潔也發現,台中參與藝文活動的年齡層十分廣泛;且距離市中心的豐原、清水、大甲在地都有活絡的藝術活動,例如豐原畫廊、清水古典音樂、大甲國樂等,但少見於媒體,僅靠著社群力量傳播;因此台中的藝文人口究竟是多是少,不好估算。
依據國家歌劇院統計數據顯示,每週平均入館人次為26,000人至35,000人左右,而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私下統計,進入「藝角」休憩、閱讀與看展人次,週末2日各約1,500人左右;陳昱潔表示,藝文需要長期培養,才能對生活有影響,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追蹤該基金會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