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到台灣自由行 陸客比較兩岸不同之處

自然風光固然是台灣旅遊賣點,但更多陸客受到台灣的文化及人文特色吸引。圖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
(中央社檔案照片)
自然風光固然是台灣旅遊賣點,但更多陸客受到台灣的文化及人文特色吸引。圖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 (中央社檔案照片)

【大紀元訊】
在兩岸旅遊因禁止赴台遊的謠言,以及火燒車意外而氣氛詭譎低迷之際,還是有不少大陸民眾理性看待赴台遊,並分享他們願意一來再來的理由。

大陸目前開放到台灣自由行的城市共有47個,多為各地一、二線城市,這些見多識廣的大城市居民為什麼喜歡台灣?他們的台灣行體驗最難忘的是什麼?以下是中央社記者發現的一些答案。

●在台灣找到舒服的分寸感

27歲的上海人姚小姐,曾在台灣因交換學生待過4個月,也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2年。她認為,台灣社會熱情中有一種分寸感,這個分寸感既是現代社會文明禮貌的一部分,但也可能有受到日本統治時期的教育或制度影響。

因為工作關係,姚小姐的工作經常接觸商業界人士,身邊充滿追求致富或已經致富的故事,她覺得上海當前的氣氛「很張揚」,而台灣相對慢的步調以及人際互動方式,讓她看到「中華文化的另一種可能」,而且是「溫和版」的,讓人舒服。

●遇見真誠不「裝」的台灣人

安達,32歲的北京人,現居上海,來過台灣數次。他熱愛旅行,也從事旅行業,4年前和朋友一起創辦「黑眼睛旅行」公司,專注人文旅遊,安達是他的網名。

他曾在台北參加成長課程。學員自我介紹時,有中部來的男孩說:自己很平凡,並不富裕,來上課的目的就是想交女朋友。安達印象深刻,「北京人通常都會『裝』」,不會那麼坦白地講自己的家底和目的。
台灣景點與小吃著名,但更多陸客喜愛台灣的文化氛圍及人文特色。圖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
(中央社)台灣景點與小吃著名,但更多陸客喜愛台灣的文化氛圍及人文特色。圖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 (中央社)

安達喜愛音樂和電影,曾經在台北光點看一部藝術片,電影放映完畢後整整10分鐘,沒有人起身離場,他臉上兩行熱淚,看身邊的人也是。那一刻,他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台灣,「因為覺得找到一群有共性的人」。

許多人會想,這不過是因為大家剛好都是藝術電影愛好者而已啊!但這也凸顯了兩岸的不同:在大陸,電影沒有分級,也沒有專門的藝術電影院。

2015年大陸電影票房年成長率48.7%,達人民幣440億元,其實大多是熱門大片分食市場,許多小片還排不到影院。今年大陸重要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上映,製片人驚天一跪求排片率,此事讓輿論界再次呼籲設立藝術電影院,讓分眾市場早日成熟。

●台灣是大陸的反鏡 

30多歲的江蘇人王先生已來過台灣近10次,一邊旅遊也一邊考察。他說:自己這一代深受教育缺失之害,為了下一代著想,家長應該透過旅行學習,給孩子新的觀點和理念,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所以一來再來,他說因為喜歡台灣,而且每次都讓他有不同的收穫。

王先生說:透過在台灣的每一個細節,對比大陸的生活,他都仔細推敲,兩者為什麼會不一樣。

他會故意用在台灣看到的事實來跟大陸官員交流,挑戰成規,譬如提出試行小範圍的選舉制度,對方則拍拍他的肩膀說:「兄弟,你就不要給我們添亂了」。

●文化記憶拉近兩岸距離

還有一名17歲的高中生梁同學,7月初來台灣考留學美國所需的學術水平測驗考試(SAT),全家順道來一趟「文化之旅」。

大陸不能考SAT,只能在香港或台灣考,大陸因此出現了「報考團」的旅遊產品。

梁同學的父親梁先生說:女兒非常喜愛已故詩人周夢蝶,這趟台灣遊花了一天坐在台北的明星咖啡館裡,在這個台灣文學的重要場景裡,遙想當年周夢蝶坐在對面擺書攤的種種。

他展示手機裡許多台灣晴空碧海的照片,說他們還去了中山大學,心想說不定能遇上余光中。

世上風光何其多樣,再美的風景也不見得會讓人一再造訪。從大陸人分享台灣行點滴來看,文化氛圍是吸引他們願意多次來台的重要理由。(轉自中央社)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