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博物館主 陳仁德信守承諾回饋社會
台南後壁鄉因《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噪,吸引許多遊客專程造訪,然而在後壁鄉境內的台1線上,同時也有著一處閒置的倉庫,現已成為一座占地9千坪舊廠房的「日光石頭博物館」。
日光石頭博物館的前身即為嘉義市石頭資料館,因嘉義市政府辦理區段徵收而被迫遷移至此。館長陳仁德表示,因不忍嘉義市石頭資料歇業,於是在2009年底租用台一線後壁鄉的閒置倉庫,趕工整修後,以父親在日治時代所經營日光食堂為依據,取名為「日光石頭博物館」。
無氣派大廳 館藏令人驚艷
日 光石頭博物館沒有氣派的入口與迎賓大廳,地板也沒有拋光石英磚,隔間也僅以木板水泥漆處理,但是這裡的收藏樣式及數量,如入寶山般令人悸動。讓參觀的遊客無不驚歎,「私人收藏,居然可以壯觀到這種地步,連政府設立的博物館也無法做到這麼多樣性的視展!」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館內展示空間皆由閒置鐵皮倉庫改裝而成,在無專業溼度及溫控管理的情況下,讓人不得不擔心這些珍貴收藏品的壽命及延續問題。
館內的珍寶令人目不暇給,入館首見即是冰河五寶在 門口迎接,有看過電影《冰原歷險記》的人對於長毛象、劍齒虎以及大樹獺這三寶絕不會陌生,再加上大角鹿和犀牛則成所謂「冰河五寶」,牠們應屬冰河時期最具 代表性的物種。依序接著是寶石原礦、自然奇石、地球遺產、探索恐龍,以及螢光礦物幾大主題區域。
回饋社會 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秉持著「寓教於樂、回饋社會」的宗旨,陳仁德不藏私的將畢生所收藏的寶物及多件古董文物全數提供出來,作為免費教學與研究使用。即使在自 負營虧的窘境下,仍舉步維艱的堅持著理念,這起因於恩師的諄諄教誨與幫助,讓他永存心底,並以實際的行動回報恩師的栽培。
回顧過往,陳仁德說,小時候家裡窮,初一升初二時,家裡沒錢讓他繼續念書,班導師知道後,一路幫他支付學費到他高工機械科畢業,感念之餘他告訴老師,日後成功必將報答。但老師對他說,「不需報答我,而應該要回饋社會。」
陳 仁德畢業後經營書局,並銷售外文工業用的書籍,後來乾脆轉型成出版社,打算日後設立圖書館供人免費閱讀,不過由於發現圖書館到處都有,因此打消此念頭。之 後因事業的需求,經常親自到各國搜尋工業相關的書籍回來翻譯。在一次的機緣中參觀了國外的博物館,被館中收藏的各種奇石、礦石所吸引,從此便與石頭結下了 不解之緣。
愛石成癡 為得珍寶到處探險
返台後,陳仁德在台灣收藏的第一個石頭為花東海岸的鵝卵石,並聽當地賣石頭的老闆說,「地球上沒有兩顆同樣的石頭」,這句話又觸動了他,於是便一頭鑽進閱讀化石、礦物圖鑑裡,他說:「博物館的東西並非胡亂蒐集,就好像看著郵票目錄來蒐集一樣,每一種都想蒐集一件。」
為 了讓館藏更豐富,陳仁德每年都到美國參加世界礦石展,還曾參與美國恐龍考古隊,因而成為最年長的一個隊員。更瘋狂的是,只要他得知哪裡有希世珍寶,他可以 不顧生命危險的也要將其取回珍藏;可以說,蒐藏希世珍寶的過程已成為世界探險之旅,也因為他的冒險精神,讓來到石頭博物館的遊客,不用再長途舟車勞累,就 能欣賞到來自地球各個角落的礦石樣貌。
博物館三自 全台最老的店員
在日光石頭博物館裡, 無論是天上掉下來的或是地下埋的,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精采寶藏。樂觀豁達的陳仁德表示,全館的成立與構思全由自己來,因而自喻目前只能三自,「自營、自 足、自給」。他並自嘲為「全台最老的店員」,除了出國蒐集礦石外,每天都在博物館裡坐鎮,老當益壯、積極行動的表現令人佩服;愛石成癡的他除了收藏來自世 界各地的石頭外,也在8月分再推出台灣民俗館與世界縮影館。
儘管這裡的陳設燈光不如許多博物館精緻,但陳仁德的心意,卻是日光石頭博物館背 後最珍貴的動力。對於日光石頭博物館的未來,陳仁德表示,基於回饋社會,館內所有的收藏將提供給社會,作為學術教學研究使用。他並強調,雖然自己的孩子不 願接手,孫子也沒興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日後博物館絕對還會免費供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