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洪澇災害中的「人禍」(上)

中共當局近日擬在三峽設立海陸空立體安全保衛,突顯三峽危機之重。圖為三峽大壩。(AFP)
中共當局近日擬在三峽設立海陸空立體安全保衛,突顯三峽危機之重。圖為三峽大壩。(AFP)

⊙顏丹

由於暴雨天氣持續不斷,中國南方不少地區都深陷在洪水與內澇的重大災害中。據媒體報導,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及江淮、西南東部等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全中國已有26省市1,192縣遭遇洪澇災害。截止到7月3日,受災人口達3,282萬人,因災死亡18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06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從2000年至2014年的資料中可見,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的危害性明顯較高,四川、湖南、重慶和江西4省市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高於1千億元。

雖說親歷災害的慘烈才能喚醒人們的防患意識,然而,不斷頻發的洪澇災害以及持續惡化的受災狀況卻無不讓人感到,中國那些用來防洪、抗澇的工程似乎就像「聾子耳朵」,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一道擺設而已。在這些擺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屬「三峽工程」了。正如網民所調侃的那樣,「當年論證三峽大壩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的控制下游水量,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下游乾旱時,大壩需要蓄水;下游鬧水災時,三峽卻需要洩洪」,這一最大規模的工程項目建成後,大旱、高溫、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就開始在中國頻發。

面對著水利專家黃萬里當初預言的「12種災難性後果」已兌現了11種的現實狀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禁發現,這個斥巨資建造的防洪工程,一直以來所發揮的作用不是抵禦洪災,而是讓更多的地區和人口受災。如果說洪澇是天災,那麼「三峽工程」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則是人為釀造的橫禍。

有學者稱,三峽大壩建成後變成人工屏障,令水氣無法循環交替,使四川盆地產生高溫。(AFP)有學者稱,三峽大壩建成後變成人工屏障,令水氣無法循環交替,使四川盆地產生高溫。(AFP)

事實上,無數專家早已指出,自然界本身就具備著緩解天災的能力。就拿長江中下游來說,這一地區湖泊眾多,而「這些湖泊對洪水具有明顯的調蓄作用,可以通過暫時蓄納入湖洪峰水量,削減並滯後洪峰,減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一直以來,河渠、湖泊也都在扮演著疏水的角色。然而,中國自50年代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圍湖墾植活動,「到80年代,湖泊數量下降到838個」,「湖泊容量下降了51%」,「江漢湖群中最大的洪湖在30年間面積下降了38.9%,蓄洪量也降為10.19億立方公尺,調蓄洪水的能力嚴重退化」。從這些資料中我們足以看出,只為謀求經濟發展的「人為」不僅會破壞生態、自然,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受災的可能性。

當然,這種可能性是可以被預見的。黃萬里教授也曾指出,「蓄、攔、疏及抗之策中,各段仍以堤防『攔』為主」。然而,問題的關鍵卻在於,中國用以防洪的堤壩雖不斷加高,但也抵不住「洪水水位隨之升高」,甚至「一旦潰堤將造成嚴重的後果」。在歷次發生的洪災中,堤壩之所以未能發揮有效的作用,其原因並不是沒有「加高」,而是存在著「加固」的問題。(待續)◇

說說洪澇災害中的「人禍」(下)

 

 

延伸閱讀
中國垃圾淹沒香港海灘 來源成謎
2016年07月08日 | 8年前
這款賑災方式?!80災戶分5箱泡麵
2016年07月08日 | 8年前
江西抓壯丁防洪 拒回鄉者除戶籍
2016年07月08日 | 8年前
中國要聞掃描
2016年07月07日 | 8年前
武漢決堤 治水的600億去哪了?
2016年07月0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