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爸爸談教育】言論的品質與修養
因為兔爸爸長期寫作、編輯,上網發言機會頗高,所以,我是言論製造者,就機率來講,也是製造垃圾言論高危險群。
所謂「垃圾言論」大概有四個特徵,我經常提醒自己應該避免,並尋求防治之道:
1.知識性錯誤:應力求資料與用詞的正確性,現在古哥(Google)很發達,有問必答,下筆前不妨多詢問一下,反正也不用錢。
2.命題性錯誤:釐清問題的問項是什麼,不要偏離主題天南地北大談闊論,甚至前句不兜後句,不知所云。
3.人身攻擊:不就內容的事理討論,而習慣大篇幅去攻訐發言對象的人身,如:你的想法很幼稚、我覺得你很可憐。
4.情緒性語言:自以為是,充滿謾罵、譴責性用詞,如:我是站在大是大非的一方,來殲滅你們這群妖孽。
至於避免談非公共人物的隱私,以及公共人物無須公開的隱私,則是基本sense,違反本條,必屬垃圾言論無疑。
前兩項屬於言論的內容與深度,後兩項關於發言的技術與修養,一般而言,只要把前兩項關照好,不要犯了後兩項錯誤,應該就不是言論垃圾,但相反的,似乎我經常看到的是言論的負面技術操作,而無言論的內容。
除了不要讓言論變垃圾,還要盡可能讓言論產生一點價值,除了發言的技術與修養外,在內容與深度上也是有思辯的方法,不要預設自己的立點與邏輯都是對,而「一路暢快到底」,否則恐怕也只是自慰性的發洩與親痛仇快罷了。
1.正反合法:從正反兩面來思考問題的面向,再做結論,而非一意以我為對。真正能深入問題核心的人反而是,思考我認為對者,有何錯?我認為錯者,有何對?
2.條列歸納法:條列出數點考量要項之後逐一討論,再綜合出答案。
3.推論法:在公認的原理原理與邏輯下,去做理性的推演(如: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高鐵比台鐵快,但高鐵比較貴,且須到較遠的高鐵站),但請注意,推演產生出來的路徑可能不只一條(如:我要去台北的搭車方法),而且推演出去之後,必須再回扣前面的原理原則與步驟,看看是否發生衝突?(如:加上去高鐵站的時間,搭高鐵不見得比較快)
就以上三個方法討論出來的結果會發現,解決方案不是唯一一個,而往往是兩權相害取其輕,或當時環境所必須,並非唯一真理,因此在操作策略上,要顧及的並非只有貫徹執行,其實還有補償,這才是所謂互補與正義的方法。
有品質的言論經常需包含「三有」:言之有據(知識與知識的正確性)、言之有物(命題的正確性)、言之有理(上列三種思辯方法,或其他方法),這樣就可創造言論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