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3遍 連看10年 畫家:神韻是我的創作泉源

畫家楊翠華自2006年起,每年都是神韻的座上賓,她談到,每年會看3遍神韻,分別坐在最後排、中間與前排,從各種角度欣賞神韻之美。(記者陳柏州/攝影)
畫家楊翠華自2006年起,每年都是神韻的座上賓,她談到,每年會看3遍神韻,分別坐在最後排、中間與前排,從各種角度欣賞神韻之美。(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張原彰、李怡欣

上個月剛結束個人畫展「千年之約」的畫家楊翠華,自2006年起至今10年來,每年都是神韻的座上賓,她談到,每年會看3遍神韻,分別坐在最後排、中間與前排,最後排看氣勢與完整構圖,中間感受舞蹈表演,而前排則重點觀察舞者的五官與散發出的氣質,這對她的繪畫創作有相當大的助益,「神韻是我的創作泉源!我要是能把舞者們舉手投足的瞬間臨摹出來,真的不得了!」。

楊翠華說,神韻透過精湛的音樂與舞蹈,充分詮釋中華神傳文化的內涵,而在專業表演的背後,是來自藝術家平日辛苦琢磨出的紮實基本功,也因看了這樣的演出,她真正地體悟到,繪畫技法須回到寫實、正統藝術的標準上。

現代社會紛亂不堪,相當不平和,楊翠華也想透過繪畫傳達正面能量,而想完整把畫作內涵傳達給觀眾,就得加強寫實這項繪畫基本功,把畫作主題畫得像與傳神,她以個人2013年的油畫創作「我的父親」舉例,這幅畫的內涵想詮釋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深厚情感,而如果基本功不夠,不能把父親的皮膚與神情給忠實的描繪出來,就無法說服人。

楊翠華說,真正的藝術、優質的美學除主題得正向外,畫作也要讓人看得懂,能夠說故事,這樣才能夠起到價值分享的作用,進而啟迪人心,引起觀眾的正向思考,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觀眾看完會覺得很充實。作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除技法提升之外,畫家也得更重視內在的修為,因為生活經驗與人生歷練,都會在畫中展現。

「人們常說要看、聽美好事物,有鼓舞振奮人心的效果,這絕不只是理論。」精神科專科醫師周明輝表示,醫學研究發現,大腦神經系統中,有一種名叫「鏡像神經元」的組織(字面意思就好比:看鏡中的自己),周明輝說,該系統有一種神奇功能,「當看到、聽到別人做什麼,你的腦波反應就像自己做一樣」,所以,人看到、聽到什麼,你的大腦就會裝進去什麼。因此,必須活化好的思想。周醫師認為,親近良善藝術,用文化力量提升人心,就是一種「簡單卻超乎想像」的好方法。

周明輝相當推崇神韻的演出,「看到美好畫面,心情就會很好,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看到,也映入美好,人就感到愉悅、有如身歷其境,就是如此簡單。」◇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