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到 黃魚鴞進入繁殖期
冬季冷峰逐漸消逝,許多動物的繁殖期也悄然來臨,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在2月初發現黃魚鴞開始生蛋了。
由於黃魚鴞生性敏感,尤其在孵蛋初期,有可能因干擾而棄蛋,2月2日保育員曾在巢箱外發現一顆棄蛋,當時黃魚鴞爸爸「愛洛」和小黃魚鴞「小豬」已開始保護鳥巢中的媽媽「嘿美」。
等到22日左右,保育員再度發現「嘿美」已產下另一顆蛋。目前「嘿美」仍整天窩在巢箱內,「愛洛」則持續站在高處守護,外加擔負起提供食物的重責大任。黃魚鴞的孵蛋期為32~33天,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再孵出可愛的黃魚鴞寶寶。此時,去年成功繁殖、滿周歲的「小豬」,也到了該離巢的時間,安居到保育員另外準備的欄舍空間。◇
----------
【動物小知識】
黃魚鴞是台灣的貓頭鷹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唯一生活在溪流附近的貓頭鷹,以溪流附近原始林的大樹、大型蕨類及樹洞為繁殖育幼場所。雖然廣泛分布在台灣中低海拔,但隨著道路開發及農業開墾,自然溪流與原始森林持續減少,對黃魚鴞族群的影響很大。夜行性的黃魚鴞以水生動物或兩棲類動物為主食,腳趾沒有羽毛,趾腳底有棘狀肉墊,方便捕捉水中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