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士王傳奇 提倡文教的無冕國王

 (Fotolia)
 (Fotolia)

文/汪威廉

您是否發現,越南的飲食口味和喜好的文學作品,和中國人有不少相似之處?烹飪和文藝是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事實上,越南在西元前111年,已大量接受中國文化,成為漢字文化圈的成員之一。

在古代,越南北部稱為「百越地」,南部為「占婆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南攻百越,秦朝滅亡後,越南北部歸南越國統治,自西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滅亡後,越南北部重回中國皇朝統治之下,達數個世紀之久。在此期間,中國文化大量進入越南,越南也進入漢字文化圈之中。

越南文化之源

越南正史《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史臣吳士連曰:我國通詩書,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歷史學家郭廷以在《中越一體的歷史關係》一文也指出,傳統越南漢文《四字經》有「三國吳時,士王為牧。教以詩書,薰陶美俗」的句子。

「士王」是誰呢?

東漢交阯(亦作「趾」)太守士燮也(西元137~226年)。他跟蘇東坡《士燮論》所講春秋晉國諡號「範文子」的那個士燮同姓同名。舊版《辭海》找出的「士燮」也是那個人。這個士燮是東漢日南太守士賜的兒子,出生於廣西蒼梧,少年上京拜師習經,醉心於《春秋》。初任巫(今四川巫山)縣令,父喪後,遷交州太守。越南史把他長達四十年主政的年代(西元187~226)稱為「士朝」。

當時漢末三國爭雄,天下大亂,對地處邊陲的交州而言,有其地利,士燮又得人和。交州成為魏晉南北朝近4百年亂世的一塊樂土。士燮雖是一位政治領袖,在人文教化方面的貢獻,影響最為深遠。所以也被尊崇為「漢學之祖」 、「南郊學祖」。

憑著他擁有的地位、聲望和實力,當時有人進言效法漢高祖初年第一個在越南稱帝的中國人趙佗,若不稱帝自立,亦可割據一方,卻被他斷然拒絕了。因為他服膺《春秋》的「定天下之邪正」的理念,和對中原故土的認同。不做皇帝卻比皇帝至尊更受人民愛戴。

仕燮推廣文字

文獻從文字而來。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憑藉文字推行與深化。越南文字的初創,正是士燮的一大貢獻。明代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提到漢置交州「時有刺史仕(士ㄦ) 燮, 乃初開學,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始知學習之業。」

張秀民《中越關係史論文集.士燮傳》引申地說,士燮「感於越人學習漢音之困難,乃將音韻譯為越聲,平仄具有一定方式⋯⋯並創「喃字」,假借漢字片段,演為越字,此種字多半是形聲,半是會意。」

喃字就是越南文字,猶如日本和韓國除了利用漢字之外,還有他們自己的文字。喃字比唐代由僧人傳入日本的「假名」,早了4百年。

另一方面,東漢末世,讖緯之學盛行,儒家有賴交州傳承。陳玉龍在《漢文化論綱》就說: 「士燮不但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中原大亂時, 他不但能安土守境, 民不失業,而且能禮賢下士,開創交州學術風氣,使其成為漢末中國學術史上南方的學術奇葩。」

我們知道士燮無意黃袍加身,那麼,越南每個朝代的皇族又是什麼人呢?

越南皇族血統

張秀民《安南王朝多為華裔創建考》一文,根據史籍與越南名人自述的資料,證明每個朝代的皇族均為華人血統。而且,李、陳、胡、莫四朝的子孫,不但繁衍於越南,有一部分返回內地,世居閩、粵一帶。

目前越南有9千多萬人口。雖說全國由54個民族組成,絕大多數屬於京族,亦稱越族。中國歷史上對越南人的稱謂是:周曰「駱越」 、秦曰「西甌」,通稱為「甌越」,跟浙江會稽之越、溫州之東甌、福建之閩越、兩廣之南粵、百越,都是同一越族。馮承鈞譯法國漢學家鄂廬梭(L.Aurouseau)《越南民族之起源》一書就寫道:「我敢斷言今日的安南人,直接系出紀元前333年滅亡後越國之遺民,而其祖先在紀元前6世紀時,立國於今日浙江流域之浙江省。」

越南人對士燮身後優遇非常特殊,三度追贈封號。西元1285年,被封為「嘉應大王」, 5年後,加添「善感」兩字,西元1313年,又增「靈武」兩字。「靈武」一詞,讓人想起東晉葛洪《神仙傳》記述「杜(士)燮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已三日」復活的故事。《大越史記全書》也說:「世傳王既葬之後至晉末,凡百六十餘年。林邑人入寇,發掘王塚,見其體面如生,大懼,乃復封瘞。土人以為神,立廟事之,號『士王僊』。蓋其英氣不朽, 所以能為神也。」

士王成神傳說

傳奇、志怪之類的作品,中、越有所不同。就題材方面言,前者選材廣泛,無所不包;後者則多記人死顯靈,物老成精的故事。從審美感受上說,中土常寫地獄情節,令人生畏,又滲入輪迴報應的觀念,強化鬼神故事的警世作用。反之,神明顯靈,絕少恐怖場面,讓人感到溫和平靜,甚至有 「知遇」的領會。士王的故事,正是漢文小說的越南元素。士王成神,不但是越南的民間傳說,也是文化傳統。

這位 「善感嘉應靈武大王」的墓陵,座落在今距河內東北30公里的北寧市。雖經歷代戰亂的破壞,仍有祠堂三關,香火不絕。至於士燮出生的廣西梧州市蒼梧縣京南鎮上,則有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年受顯靈託夢的羅棟才所鐫4坪大的「漢士威彥先生故里」石碑,供人景仰與追思。

回溯漢光武帝復國之初,伏波將軍馬援曾有男兒應當 「馬革裹屍」的豪語。又在平定交阯徵氏姐妹亂後,「鑄銅柱於林邑國,以極漢南界。」銘文曰: 「銅柱折,交阯滅。」林邑位於日南,即今越南中部順化至廣南一帶。那根銅柱, 標示著漢朝極南的國界。銅柱早不知去向,交阯亦已獨立建國,而且成為社會主義的 「兄弟同志」之邦。近年來,由於南沙群島領土問題,中、越之間又起齟齬。◇

延伸閱讀
銀彈攻全球 中共搶文化發語權
2016年01月22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