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地震重災區,永康不適起大樓? 網友對比古地圖驚有大湖
網路上熱烈討論維冠大樓倒塌原因,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臉書質疑為什麼「倒下去的大樓都蓋得非常高?」質疑沒有徹底執行「容積管制」等人為因素。
維冠大樓今昔地貌疊合圖(1921年日治地形圖與Google地圖疊合,可發現維冠大樓位置,
而長期關心土地議題的「漂浪島嶼--munch」臉書,更po上空拍圖,說「周圍的房子都不高,大都在十樓下。請教當地老居民,他們說永康以前有個鯽魚大湖(牛屎鯽仔湖),算湳仔地,地質偏軟,大家都不敢蓋高。」
網友紛紛討論古地名有玄機,更貼上台南市永康區崑山國小的連結,內有今昔古地圖對比,從清領時期的古地圖,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都有紀載「鯽魚潭」的演變。
中研院台史所網站,也有一篇由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撰文的,「舊地名與古地圖」有鯽魚潭荷蘭時期古地圖,並寫「臺南永康一帶的「鯽魚潭」,今天雖已消失,但從荷蘭、明鄭到清初,這潭可是盛產魚蝦之地,清代詩人常會吟詠此潭,並說只要鯽魚潭的稅收正常,臺灣府的財政大概就沒有問題了。」
官方的永康區公所網站上的「尋根之旅」文章,則可見鯽魚潭流變。開頭就是描繪湖景的古詩詞,並寫「永康市位於昔日台江內海,故潭、橋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鯽魚潭』」並稱「與關廟「大潭」同為昔日台邑八景之一」,「直至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之後,因當地屢次遭受洪水之災害肆虐破壞,潭水幾乎全為溪沙所填塞,加上當時又正遭逢地方的擾亂不安,佃人於是紛紛四散流離,不久,此潭一帶地區逐漸變為荒埔。」
不過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永康區以前是湖泊是事實,但以現代土木工法,沒有不能克服的土質。」也有網友說,「永大路上其他的大樓大多僅有磁磚損傷,僅有此棟傾倒,人禍的原因多於天災。」
——轉引自「新唐人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