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收購夏普失敗 日媒:標準應更透明

【記者黃捷瑄 /綜合報導】

台灣鴻海精密與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爭購日本百年大廠夏普公司的消息不斷,儘管市場傳出鴻海出價7千億日圓,最後塵埃落定,INCJ與夏普的銀行團協商成功。不過,《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編輯部次長武類雅典撰文評論,此類有外資競爭的收購案審查過程應該更透明化,才有利於日本在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後的成長。

INCJ具有官方背景,中小型螢幕大廠日本顯示器(JDI)是股東之一。夏普的銀行團瑞穗銀行和三菱東京UFJ銀行打算接受INCJ提出的方案。該方案為INCJ向夏普總出資3千億日圓以上。在此基礎上,從夏普剝離出的液晶業務,在2018年之前與JDI合併。銀行團將透過放棄債權等措施,給夏普最高3,500億日圓的援助。

相對來說,鴻海的總出資規模雖然有7千億日圓,但該金額包括收購工廠設備。銀行團評估,INCJ的計畫在重建及盈利上更迅速有效,因此打算接受INCJ的計畫。如此一來,也確保夏普的技術不會外流。

對此結果,武類認為,如果僅從金錢方面來看,日本方面應就鴻海失敗原因做出說明。此外,INCJ介入收購案意在防止技術外流,對於「哪些人根據何種標準作出判斷」的問題亦應有所交代。

這並不是第一宗外資收購日企的例子,武類表示,這些收購案背後有「資金邏輯」以外的「國防邏輯」。而未來TPP生效後,國際的人員、產品和資金的流動將更加活躍,跨越國界的併購或許也將加速。

在夏普的例子中,武類認為,INCJ應簡單且明瞭的說明拒絕鴻海的理由,否則將影響外資投資日企的信心,阻礙了海外資金推動日本重新增長。◇

延伸閱讀
日本政府護航 鴻海單戀夏普告吹
2016年01月20日 | 8年前
保技術 夏普優先考慮日本資金
2016年01月11日 | 8年前
就是要夏普 鴻海欲溢價50%入主
2015年12月22日 | 8年前
富士康江蘇廠大火 無人員傷亡
2015年12月18日 | 8年前
收回扣7千萬 鴻海高層被追加起訴
2015年12月01日 | 8年前
矽品回攻 提訴日月光收購無效
2015年10月1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