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重度霧霾史上罕見 市民:北京沒了!
北京空氣重汙染已持續5天
12月1日,中國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東北、華北、黃淮、江淮等地出現空氣重度汙染:1日8時至14時,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和西北地區東部等地有中到重度霾,上述部分地區PM2.5濃度高於150微克/立方公尺,出現空氣重度汙染,北京南部、河北南部、山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PM2.5濃度高於250微克/立方公尺,達到嚴重汙染。
1日夜間,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霾天氣持續,部分地區有重度霾;夜間至早晨上述地區有大霧,局地有能見度不足200公尺的強濃霧。
從11月27日到12月1日,北京空氣重汙染已持續5日。
自11月26日夜間,陰霾開始進京。11月2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空氣汙染,其中石家莊為嚴重汙染。11月28日,灰霾面積擴大到53萬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重度及以上空氣汙染城市數量增加到23個。11月29日上午已有10個城市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21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
11月30日,空氣中汙染物濃度持續上升,北京環境保護檢測中心的即時監控數據顯示,30日晚21時,北京大部分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PM2.5濃度值都在500微克/立方公尺以上,北京城區的東城東四站點、朝陽奧體中心站點、豐台花園站點的PM2.5濃度超過600微克/立方公尺,郊區中的房山良鄉站點高達723微克/立方公尺。30日18時,在北京空氣質量監測點中的「京西南區域點」,其監測PM2.5濃度值一度高達945微克/立方公尺。
北京環保局稱「本次嚴重汙染天氣為今年以來最嚴重的汙染過程。」
網友紛紛上傳北京一片灰濛濛的陰霾照片,甚至有人戲言:「北京沒了!」
北京陰霾直逼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新京報》報導稱,11月30日18時,京西南區域點PM2.5小時濃度達到945微克/立方公尺,17時該站小時濃度更是達到976微克/立方公尺。另外,京南區域點在18時也達到了897微克/立方公尺。
同時,東北三省多城市11月出現瀰漫半月之久的嚴重陰霾。據官方報導,瀋陽市PM2.5均值當時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公尺,局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公尺。
PM2.5接近1,000甚至超過1,000,究竟意味著甚麼?財新網引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的話稱,當PM2.5超過1,000微克/立方公尺時,就空氣顆粒物濃度而言,已基本相當於著名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汙染濃度。
1952年12月5日至9日,由於冬季燃煤、工業排放量大,加上持續幾天逆溫,二氧化硫、煙塵等顆粒物聚集倫敦上空,黑暗迷霧籠罩整座城市,導致約12,000人喪生,患病者不計其數。
朱怡芳表示,當時沒有PM2.5的數據,而有Smoke(煙塵)數據,「在那5天中,煙塵的峰值為1至2毫克/立方公尺(1,000至2,000微克/立方公尺)。考慮到PM2.5的監測數值要比煙塵(因為煙塵包括大顆粒物)低一些,(PM2.5濃度1,000微克/立方公尺與倫敦煙霧事件中空氣顆粒物濃度水準)應該是相當的」。(倫敦煙霧事件死者人數達12,000人以上)
據中國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張衍燊等人一項研究,前年1月京津冀地區12個城市人群因PM2.5短期暴露水平的增加,導致2,725人死亡。但張衍燊認為,該評估相對保守,主要是PM2.5對健康的影響存在滯後效應和累計效應。
北京不發紅色預警遭質疑
12月1日,一篇《連續5天重汙染,紅色預警憑甚麼還不發?》的文章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流傳。文章質疑,根據今年3月修改的《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預測空氣重汙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可啟動紅色預警。而自11月27日起,北京已遭遇連續5天重度汙染,紅色預警為何不發?
12月1日,官媒《人民日報》發文質疑,陰霾為何這麼重?為何不發紅色預警?何時散?如果此次持續5日的重霾尚不能促成啟動紅色預警,那麼,《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是不是僅為一紙空文?
啟動紅色預警意味著,中小學、幼稚園停課,企業事業單位根據情況可實行彈性工作制,原則上應採取停止大型露天活動等建議性措施,以及全面啟動機動車單雙號、公務車停駛30%,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業等強制性應急措施。
財新網報導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謝紹東認為:「這次北京的空氣汙染的確是非常嚴重的一次。我個人認為,像這次這種情況可以發布紅色預警。按照紅色預警的級別來採取相應的限行、減排等措施。」
謝紹東表示,當啟動橙色預警時,建議性措施包括學校幼兒園應停止戶外活動,公民應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等。但是,現在很多媒體或者官方在發布了預警後,並沒有詳細解釋預警級別應採取的措施,很多市民對此仍然不了解,或者沒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