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從生活經驗開始 ——筍農藝術家曾昭嘉

曾昭嘉作品,畫中的茶、地瓜、竹筍是竹山的重要農產。(攝影/王懿德)
曾昭嘉作品,畫中的茶、地瓜、竹筍是竹山的重要農產。(攝影/王懿德)

文/王懿德

藝術家是文化的重要資產,在地的藝術家更是展現地方特色、庶民生活的重要寶藏。

美」是人生命共同的追求,就算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追求美的動力仍然會讓素人藝術家曾昭嘉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創造藝術的感動。

竹山冬筍農曾昭嘉,國中畢業,曾經當過修理機車的黑手,後因太太的關係投入冬筍的營銷工作。退休後,女兒怕他無聊幫他報名了陶藝班,竟然無心插柳開啟了他創作冬筍陶藝,進而走向藝術創作的的契機。

陶藝冬筍盆栽創作。(攝影/王懿德)陶藝冬筍盆栽創作。(攝影/王懿德)

地方純樸文化的縮影

曾昭嘉燒製的冬筍陶藝,栩栩如生,巴掌大小的冬筍如珍饈美饌,末端筍殼微翹如冬筍在竹林中初初冒出,顏色和整體形象都讓人感受到來自林間泥土的感動。曾昭嘉說,數十年的冬筍營銷經驗,讓他對冬筍、對地方都有很深厚的情感,所以想將家鄉帶給他的感動表現出來。這樣的創作,有一種真實生活的感動。

他分享說,竹山的孟宗竹筍是竹山的重要農產,主要產於大鞍和番仔田山區。筍農每天3、4點就必須到竹林內採收,因為冬筍只要一出土,照射到陽光變綠即失去鮮甜的味道。採收冬筍時兩人一組,一人先在前面剝開浮土,筍尖微露之後,另一人隨後將冬筍挖掘出來,然後再以黑色塑膠袋密封,直送市場銷售。竹山人喜歡以冬筍燒製各種美味料理,「冬筍魷魚排骨湯」更是地方名菜。

陶藝冬筍盆栽創作。(攝影/王懿德)陶藝冬筍盆栽創作。(攝影/王懿德)

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後,為完整呈現理念,曾昭嘉開始以冬筍結合盆栽設計。他的盆栽造景中有土地公廟、竹林、小徑、竹山天梯吊橋,地方的觀音信仰也融入其中。欣賞他的冬筍盆栽作品,就如同看到竹山地區鄉間文化的縮影和地方純樸的文化傳統。

曾昭嘉的作品意象來自地方,素材也來自地方。當朋友知道他開始從事冬筍盆栽創作後,就會將山林間偶然拾獲的奇形異木送給他,他就用這些素材進行創作。他表示,朋友的支持來自於他長期誠信待人的信念,他一生的信念就是信用和良心,只要將心比心為客戶著想就可以獲得信任和友誼。所以,這些朋友也變成他藝術創作的重要助力。

用藝術妝點生命 美化生活

深愛繪畫的曾昭嘉,從在地生活經驗中創作藝術,用藝術來記錄生活、妝點生活,並且用藝術來妝點生活和孫子互動。

一次墾丁旅遊,開啟他繪畫的機緣。旅遊歸來後,他開始嘗試用壓克力顏料從事繪畫創作。現在,繪畫已經成了他記錄生活、展現生命感動的另一種方式。到蘭嶼時,他把蘭嶼的落日餘暉留在畫布中,並以木頭和紙板等素材重現蘭嶼獨木舟所帶給他的原始悸動。到台北101大樓後,他即用紙板重現了台灣地標101大樓。

蘭嶼的落日餘暉。(攝影/王懿德)蘭嶼的落日餘暉。(攝影/王懿德)

藝術不但成為他記錄生命旅程的方式,更走入他的生活。曾昭嘉的屋裡屋外都是他的作品,特別是冬筍盆栽造景,讓他的屋子充滿綠意,猶如蒼翠的小竹山。此外,他更學習水泥工的技術,妝點親戚的房屋、圍牆。他也和太太為柱子進行磁磚拼貼,經過他的巧手,屋子果然增色不少。

曾昭嘉用藝術美化生活,替女兒用磁磚拼貼出獨一無二的牆柱。(攝影/王懿德)曾昭嘉用藝術美化生活,替女兒用磁磚拼貼出獨一無二的牆柱。(攝影/王懿德)

現在,藝術更成為他和孫子互動的重要方式。每當他與孫子一起進行創作時,孫子就變得沉穩而專注。他親戚看到這種轉變表示,藝術對於涵養孩子的心性真是有很大的幫助。

「素人藝術家讓人看到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只要用一點心,就可以走入藝術之中,也可以讓藝術走進生活內。」

南投縣竹山鎮民代表陳玉鈴長期關注地方文化,更致力於發掘地方藝術家,筍農曾昭嘉,以藝術的方式展現地方特色,完整展現竹山的在地文化,就是她極力推薦的地方素人藝術家。◇

曾昭嘉用紙板創作101大樓。圖中曾昭嘉(左)、夫人林春香(中)及竹山鎮民代表陳玉鈴(右)一起與作品合影留念。(攝影/王懿德)曾昭嘉用紙板創作101大樓。圖中曾昭嘉(左)、夫人林春香(中)及竹山鎮民代表陳玉鈴(右)一起與作品合影留念。(攝影/王懿德)

 

延伸閱讀
愛在傳承 陳鴻猷父子公益聯展
2015年08月30日 | 9年前
南投竹山微旅行 登天梯 遊茶莊
2015年05月23日 | 9年前
竹山桂竹節 闖關親近竹文化
2015年05月17日 | 9年前
閒逛竹跡歲月 竹山小鎮輕旅行
2015年02月13日 | 9年前
古隧道像錄音機 重播40分鐘前對話
2015年01月27日 | 9年前
產地價每公斤3元 番石榴賤價傷農
2014年08月05日 | 10年前
陳允洋愛心攝影展 義賣助弱勢
2014年05月02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