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客家庄 認識雲林詔安客

修建後的崇遠堂,外觀典雅是台灣三大家廟中最耀眼的祠堂。(記者廖素貞/攝影)
修建後的崇遠堂,外觀典雅是台灣三大家廟中最耀眼的祠堂。(記者廖素貞/攝影)

文/記者廖素貞

在台灣說到「詔安客」,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一提到「西螺七嵌」大家就不會陌生,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秀篆、霞葛的「詔安客」,是現今台灣五大客家族群「四海大平安」中最弱勢的一群,但卻保有獨特的文化,獨特語言的腔調,還留下許多的歷史古蹟、傳奇人物和特殊的民俗風情,民國61年創下華視連續劇222集高收視率的「西螺七劍」,就是源自於「西螺七嵌」的傳說,讓七嵌的武術名震全台。

詔安縣位於福建省漳州府南端,全縣半數為丘陵地,土地貧瘠,人民生活艱苦,為了生計詔安客的祖先在明末清初之際大量渡海移民台灣,其中廖朝孔兄弟和堂兄弟廖朝廳、廖朝近等5人,於西元1701年冒著清廷渡海禁令自詔安官陂偷渡來台,先落跡於二崙,是最早來台開墾的家族。由於廖朝孔擅長水利,開墾足跡橫跨二崙、彰化溪州及台中西屯一帶,族人見其開墾成功,紛紛渡海來台,經過300多年的繁衍,如今詔安的後裔已超過70萬人,分布全台各地,其中以聚集在雲林的崙背、二崙、西螺的人數最多,包含出外打拼的族人,約有十萬人。目前3鄉鎮仍擁有豐富的客家聚落資源,如二崙鄉來惠村的「回頭屋」還保存著許多客家三合院,及張廖姓氏的宗祠「崇遠堂」、阿善師的墓園等等。

二崙鄉來惠村最豪華的一棟三合院,建於民國22年,據說耗資20甲土地的價錢建造的。可惜屋脊上的雕龍畫棟已被偉恩颱風摧毀。(記者廖素貞/攝影)二崙鄉來惠村最豪華的一棟三合院,建於民國22年,據說耗資20甲土地的價錢建造的。可惜屋脊上的雕龍畫棟已被偉恩颱風摧毀。(記者廖素貞/攝影)
最豪華的三合院民國24年落成時的老照片,中國式的拜亭,顯得非常氣派,橫屋還有歐式的建築。(記者廖素貞/攝影)最豪華的三合院民國24年落成時的老照片,中國式的拜亭,顯得非常氣派,橫屋還有歐式的建築。(記者廖素貞/攝影)
位於來惠村新店將近百年的三合院。(記者廖素貞/攝影)位於來惠村新店將近百年的三合院。(記者廖素貞/攝影)

西螺七嵌的由來

台灣在早期的拓墾過程並不平靜,由於地處邊陲地帶,中央治權鞭長莫及,地方官威也難伸展,移民之間時常為了各種利害而發生不同規模的「械鬥」。此外,台灣早期移民良莠不齊,水源取得不易,所以豪強盜賊、打家劫舍的事也層出不窮。

康熙40年,廖元子公的子孫陸續自漳州渡海來台拓荒開墾,族人在西螺、二崙、港尾等地區定居,建立25個村落,道光11年(西元1831年)福建少林寺阿善師和專長氣功的金生師,先後至廣興和港尾,設武館授徒,一時之間張廖族人習武蔚為風氣。道光26年,族人為發揚七嵌祖訓,加強凝聚力、保衛宗族,乃依各村落人數及經濟狀況,劃分為七嵌,每年定期集會於來惠村新店七嵌媽廟,由各嵌輪流舉辦祭祖迎神大典,此後張廖族人更團結,進而形成宗族聯防自保守望相助的局面,而以頭嵌西螺廣興振興社阿善師的少林金鷹拳及五嵌崙背港尾金生師的布雞拳最為有名,當地居民甚至敢誇口稱,來侵犯的人,「過得了西螺溪,過不了虎尾溪」。西螺七嵌因此遠近馳名。至今在西螺的廣興里還保留著阿善師的墓園及寺廟,以表彰其為人剛正,濟世救人的精神。

廣興里七嵌公園雕塑七座阿善師金鷹拳的定式套路石雕橡。(記者廖素貞/攝影)廣興里七嵌公園雕塑七座阿善師金鷹拳的定式套路石雕橡。(記者廖素貞/攝影)

全國特有的「張廖」姓氏

詔安客的「張廖」姓,是全國特有的姓氏,「生廖死張」更困惑了很多人。尤其在廖家人辦喪事的時候,友人到殯儀館弔唁時,卻找不到喪家,後來才知道廖家的長輩死後改稱「張公」。

「張廖姓」的始祖廖元子公,生於明洪武丁卯年(西元1387年),原本姓張,名「愿仔」,字「再輝」,福建省雲宵縣西林村人,因故隻身避居詔安縣官陂,借住在當地員外廖化的家,設館教讀維生,廖員外因無子嗣,只生一女,見張愿仔雖已中年,卻英姿煥發,為人不茍,故贅為東床,並收為養子,改名為廖元子。廖化視張如己出,而張對岳父母也如親生父母,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數年後廖氏族人因犯了重罪牽連家族,廖元子為此遠走他鄉為族人申辯多年,終因積勞成疾,病死途中,臨終時,留下遺言囑咐子孫後代,生當姓廖,死當歸宗姓張。生死不忘張廖兩全。這就是張廖姓族人,生前姓廖,死後要姓張的由來。

「迎暗景」、「擲米籮」

水汴頭社區的「迎暗景」是目前詔安客家仍保存的民俗活動,也是每年中秋節詔安客家的重頭戲,村民手持火把,繞行附近村落,此活動源起於早年詔安客移居來台,經常遭受平埔族襲擊,客家人壯丁在月圓之夜,持火把繞行守護村落。

水汴頭迎暗景貴賓點火。(詔安文化館提供)水汴頭迎暗景貴賓點火。(詔安文化館提供)
水汴頭社區的「迎暗景」是目前詔安客家仍保存的民俗活動。(記者廖素貞/攝影)水汴頭社區的「迎暗景」是目前詔安客家仍保存的民俗活動。(記者廖素貞/攝影)

另外還有百年傳統的「擲米籮」儀式,每年的元宵節,村民會用擲米籮占卜今年的農作物收成好壞,擲米籮就是村民會爬上廟的屋頂,把米籮往下丟,如果米籮是立的表示豐收,若是倒的則表示歉收,若是傾斜的表示好壞各半,因廟的屋頂太高,怕造成危險,今年起改從「顧更寮」(竹子和稻草搭建,約3公尺高的小屋)擲米籮。

水汴頭社區傳統的「擲米籮」儀式,用來占卜今年的農作物收成好壞。(記者廖素貞/攝影)水汴頭社區傳統的「擲米籮」儀式,用來占卜今年的農作物收成好壞。(記者廖素貞/攝影)

詔安建築代表——崇遠堂

崇遠堂屋脊上的精美雕龍及象徵福祿壽的人物塑像。(記者廖素貞/攝影)崇遠堂屋脊上的精美雕龍及象徵福祿壽的人物塑像。(記者廖素貞/攝影)

崇遠堂是「張廖姓」的宗祠,位於西螺鎮福田里新厝22號,五開間的正門,頗富氣勢,是雲林詔安客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創建於民國十五年,總工程費用為當時日幣14萬元(當時約可購買良田30公頃),均為族人共同捐獻,1985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由於年久失修,客家委員會與雲林縣政府去年斥資3,700萬元,進行全面整修。目前主體結構已完工,彩繪部分於今年12月底將完成。修建後的崇遠堂,外觀典雅是台灣三大家廟中最耀眼的祠堂,目前仍完整保存彩繪名匠柯煥章、剪黏匠師廖伍及石匠蔣氏匠師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台灣的建築史占有一席之地。是探索詔安文化不得不探訪的地方。

崇遠堂屋粱上精美的雕塑。(記者廖素貞/攝影)崇遠堂屋粱上精美的雕塑。(記者廖素貞/攝影)
崇遠堂屋頂上的雕刻和彩繪。 (記者廖素貞/攝影)崇遠堂屋頂上的雕刻和彩繪。 (記者廖素貞/攝影)
崇遠堂梁柱間的書法及名家彩繪。(記者廖素貞/攝影)崇遠堂梁柱間的書法及名家彩繪。(記者廖素貞/攝影)

全國唯一的詔安客家文化館

全國唯一的詔安文化館內圓外方的造型是整棟建築設計的特色。(記者廖素貞/攝影)全國唯一的詔安文化館內圓外方的造型是整棟建築設計的特色。(記者廖素貞/攝影)

雲林縣崙背鄉的「詔安客家文化館」是全國唯一的詔安文化館,在行政院客委會7千萬元的補助下,於去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內圓外方的設計及L型的木造廊道,是整棟建築的特色,開放式的中庭是舉辦小型活動的最佳場所,中庭裡融入客家意象的透天式圓樓,彷彿一幅天然的畫框,白天可看到藍天白雲的變化或不經意飛過的鳥兒;晚上可以仰望星斗,享受庭外徐徐吹來的涼風。

詔安文化館中的屋中樹,增添館內不少生機。(記者廖素貞/攝影)詔安文化館中的屋中樹,增添館內不少生機。(記者廖素貞/攝影)

周圍種植的苦楝樹綠意盎然,每到假日總是吸引不少附近的居民或旅外返鄉的遊客,是詔安文化的新亮點。二期軟體工程,將於今年12月底完成,目前委由崙背讀書協會管理運作,除每星期一休館外,其他時間歡迎民眾參觀。

行政院客委會今年8月13日以「地方產業發展—形塑客庄文化產經廊道」為題,未來預計投入5.08億元,推動客家地區群聚產業跨域創新服務。詔安客家擁有豐富的文化,如何讓詔安文化與產業及休閒觀光結合,提升客庄的經濟與就業機會,是中央與地方要共同努力的課題。◇

整修中的廖朝孔宗祠~垂裕堂。位於二崙鄉中興路4巷5號。(記者廖素貞/攝影)整修中的廖朝孔宗祠~垂裕堂。位於二崙鄉中興路4巷5號。(記者廖素貞/攝影)

延伸閱讀
紙獅紙粽 文創紙藝客家情
2012年06月13日 | 12年前
雲林詔安客家藝文展 傳承客文化
2012年05月25日 | 12年前
雲林客家日 詔安樂活101
2012年02月12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