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天下 天佑古代帝王

(大紀元資料室)
(大紀元資料室)

文/周慧心

中原大地被稱做「神州」,庇護著歷朝歷代生活在中原的華夏子民。

中華文明五千年,講「君權神授」,稱皇帝爲天之子——「天子」,在人世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地位至高無上,但卻受命於天,按上天的旨意辦事,以德治天下。 

從遠古的黃帝、堯舜、周文王、漢文帝、唐太宗,到清朝康熙大帝,真正的君王,視天下黎民百姓的生計為己任,因此上承天意、下順民心;一方面在勤儉、敬業中,加強自己的修為;一方面推己及人,即重視百姓的道德禮儀教化,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

五帝時代 以德治天下

上古時代,「中華五帝」之德行,為歷代君王樹立了榜樣。黃帝被稱為華夏的「人文始祖」,他順天而治,行道天下,百姓謙讓和睦,風調雨順,沒有賊盜毆鬥。顓頊帝依照天理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帝嚳遍施恩澤於眾人,了解百姓之所急,關愛感化萬民,行仁德而不失威嚴,溫和而且守信,天下無不歸順。

堯帝統治時期,可說是人類最純善的時期。史書上記載著堯帝的一個故事。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兩個因偷竊而被抓捕的人,堯帝問這兩個犯人為何犯罪?犯人說:「因為年年天災,我們餓得受不了,不得已才去偷人家的東西。」 

堯帝聽後便對押送犯人的士兵說:「把他們兩個放了,把我抓起來。」犯人和士兵都不知所措,堯帝解釋:「我有兩個過失,第一,我沒有把我的人民教育好,所以他們會去偷東西;第二是我無德,上天才久旱不雨。因此被關進監獄的人應該是我。」堯帝的言行感動了上天,話一說完天上就降下了甘雨。 

而舜帝「孝聞天下,德播世間。」在癡父、繼母、異母弟驕橫跋扈的家庭裡,能孝順父母、善待兄弟、以德報怨。無論在哪裡,他高尚的仁德,都能夠感化周圍的人。

修文德施仁政 歸服人

孔子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意思是說: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使他們來歸附。中華歷代明君都傚法先帝,尊天理、講德治、施仁政,有許多感人的史實,被千秋傳頌。 

一次,商湯王在路上,看到野外有人在四處設網,想狩獵飛鳥。商湯王看到感到不忍,便命令身邊跟隨的人,解開三個方向的網,只留下一面,並禱告說:「鳥兒想往左邊的,就去左邊;想往右邊的,就去右邊;想高飛的,就高飛;想落下來的,就落下來:任憑你們自由來去!只有那些不聽從勸告的,才落入我的網中!」 

當時,在漢江以南的各國諸侯,知道了這件事,都說:「商湯王的仁德,真是寬厚博大到了極點啊!

連禽獸都能夠得到這樣的恩惠!」其影響所及,一時之間歸順商湯的,竟有36國之多。 

周文王名姬昌,人稱「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遺風,以仁德治國,善待百姓,愛民如子,臣民敬天守法,都相信「善惡有報」,故意犯罪很少,大都是過失犯罪,正常的社會秩序很容易維持。人們講天理、良心,犯罪後都慚愧而想自懲。所以只要在地上畫個圈,「囚禁」犯人,犯人也不「越圈」逃跑,真正是從內心想贖罪。人們有了「心法」,就能自己約束自己。 

周文王不僅愛民如子,而且對賢者謙虛禮敬,很多賢德的士人都來歸附他。歷史上有名的長者伯夷、叔齊,聽說文王對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來歸順於他。

帝王以德服民 天祐之

老子的在《道德經》中說:「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孔子曰:「以德治國者,方能安邦。」在儒家經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概括了君主以德教化人,以德治國之理。 

漢文帝及景帝並稱的「文景之治」,其德政達到了極盛的地步。文帝為人仁德寬厚,這使得天下百姓受益無窮,也使西漢王朝逐漸走向了強盛。 

文帝廢除了連坐法和肉刑。他認為,法令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既然犯罪的人已經治罪,就不應該株連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而且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當百姓就心服。 

後來齊國的太倉令淳于公犯了罪,應該受刑。太倉令的小女兒緹縈,向朝廷上書說願意入官府為奴婢,以免除父親的刑罰。文帝憐憫緹縈的孝心,同時認為是自己的道德不厚、教化不明,就下詔廢除了黥、劓、刖等肉刑,改用笞刑代替。 唐太宗時的「貞觀之治」,其國勢之強,使四方各國臣服,大唐邊境一派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重德修善。 

唐太宗在貞觀6年12月,將390名死囚犯放回家,讓他們可以和親人團聚,約定貞觀7年秋(9月)期滿回來就刑。由於大唐天子的恩德感化,結果死囚們均按時歸獄。唐太宗有感於這些誠信忠義的死囚,又下詔將其全部赦免。白居易曾有詩讚譽:「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從而天下稱頌,人心向善,出現了大唐盛世。 

清朝的康熙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指其爲一位盛德至善的仁君。 

一天,康熙皇帝接到西域緊急奏章,言說斡羅斯部噶爾丹勾結沙俄進攻布魯特。康熙帝率兵親征。這天大軍來至西部山區,忽遇暴雪,一萬多軍馬被暴雪困在大山裡,糧草未到,進退兩難。康熙帝心急如焚,招大將軍圖海商議。圖海建議從當地百姓中強徵糧草,以解此危。 

康熙帝卻斬釘截鐵地說:「寧肯勒緊腰帶餓幾天,也不能強徵民糧。傳我詔令,誰敢掠擄百姓,定斬不饒!」並命令兵分兩路,一路晝夜不停破雪,開出糧道,另一路進山打獵。 

有感於康熙皇帝在危難時不掠擄百姓,遠近的牧民紛紛送來糧草,牛羊和各種山珍野味。軍糧很快就解決了,士氣大振。

明君治世 酷吏反害己

明君治世,就會從民心民風入手;根本的問題解決了,其他的方面也是水到渠成。否則,如果不體察民情、以強制手段來約束百姓,即使是名義上為了國家,仍會給百姓帶來傷害;當一意孤行、甚至壓制民怨時,最終給自己帶來苦果。 

在秦國任宰相10年的商鞅,對平民百姓用嚴刑酷法予以殘害。秦孝公死去,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是魏國人,潛逃到邊境,天黑了想在旅館裡住下。旅館老闆拒絕他說:「對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沒有身分證明,要連旅館老闆一起治罪。」商鞅這才哀歎道:「天啊!苛法的害處,竟然厲害到這種程度!」他不敢住店,連夜逃到魏國。然而魏國因為他曾經背信棄義,又是秦國的通緝要犯,拒絕接納他。商鞅最終被車裂屍身,誅滅九族。◇

延伸閱讀
取消